第442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其实,余慈对“真名”的兴趣和新鲜感,还比不过对李闪的探究之心。

  一夜过去,李闪那边“魔种”的变异还在继续。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现在的差别已经比较明显了。

  如果依旧拿“主奴”来形容,现在,“主”对“奴”的控制力在削弱,“奴”的主动性在增强,以至于双方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隔膜”。

  这一层“隔膜”,就是李闪的自我意识。

  种魔体系中,“主”和“奴”的关系根本,就是建立在“自我意识”的有无之上。被植入魔种的修士,虽然神思欲望一如既往,其实思维的出发点,已经从“我”,变成了他人,便是让他去死,也毫无警醒之心。

  而李闪偏是那种重身惜命之人,当年拜入余慈座下,也是隔着一个寇楮,本就没有太多虔诚之心,更碰上余慈这个“放羊式”的神主,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凑到一起去,才生出了这样的变化。

  对此,余慈不怒反喜。这正说明,他正渐渐走出元始魔主“种魔”法门的窠臼。

  种魔虽有千般好,一时也看不出太大的问题,可元始魔主的瓶颈和困扰,却是实实在在的反例。接收了部分源于元始魔主的信息,参考比照之下,余慈自然不愿意重蹈覆辙。

  从李闪身上,他有一个初步的判断:相对于“主仆”的模式,“主雇”的模式更好些?虽然“关系外了”,但只要有“契约”在,就能好聚好散。

  便如炼药,是在自家肚子炼呢,还是寻一个“炉鼎”来炼?

  在未知其最终结果之前,余慈觉得,还是在“炉鼎”中炼制更安全些,最起码,元始魔主恐怕还要更羡慕这种模式。

  反过来说,“主雇”模式也有风险,由于联系松弛,神主网络恐怕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坚不可摧,就是受到冲击伤害,也能很快恢复,在没能臻至元始魔主那种“可超脱”的境界前,说不定受到一次重创,就永难复原。

  这也就是“信众”的流失。

  还有,从“奴仆”到“雇工”的转换,也是有着崩盘的风险,李闪目前情况的稳定,不代表以后的稳定;而他一个人的稳定,也不能确证其他人都如此。

  这是个长期的问题,余慈不指望一时半会儿就能彻底解决,暂时放下,精力转到别处,正待与另一位故人交流,却发现天梁山岛那边的湖底,又有了变化。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