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里是仙境也好,幻境也罢,对武元辰这样层次的人物,都不会为外象所遮蔽,而是直视其法则层面。若将感应窥探入微,便可见得,海天之间,那种独特的玄门义理,典型的运转方式,和上清宗修士战过不知几千几万次的武元辰,怎么可能发现不了?

  甚至是这一方天地,他也不是“头回”进来了。

  “三清境!”

  当年玄门各大宗门阀,由八景宫牵头,做“三十六天”的设计,只是理念不同、利益难合,最终分道扬镳。

  当时引发冲突的两种理念,矛盾主要集中在“三清以下三十二天”之上。

  一方是认为,应当东南西北各立八天,镇压四方六合八极,主张者以上清宗为首。

  另一方且师法佛门“十法界”,垂直划分三界二十八天,更上有四梵天,合为三十二天,这一派,则是以八景宫为首。

  到后来,“三十六天”的设计终究还是没能达成共识。

  上清宗召请诸天神明,自成太霄神庭,势压北地,采用的就是四方八天之法;便是后来陆沉的东华宫,也借用了此一架构。

  八景宫则在垂直分划的路子上走得更远,其宗门根本的“云外清虚之天”,汇集三十六洞天福地,逐天而上,自成一域,几已不在此界之中。

  但不管是哪一派,争论得又是如何激烈,其中却有一条,早早就没了异议。

  那便是更在三十二天之上的“三清境”和“大罗天”。

  道经有云:三天最上号曰大罗,是道境极地。妙气本一,唯此大罗生玄、元、始三气,化为三清天。一曰清微天玉清境;二曰禹余天上清境;三曰大赤天太清境。

  不管是四方八天,还是三界四梵,到最后,都是归于三清境,最上则为大罗天,包罗诸天,至高无上。

  之所以如此,并不是依据什么“道经”,也不是来自于哪家的玄理,而是有一桩同时记入八景、上清乃至多个玄门大宗的记载,铁证如山。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