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 第267节(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然,将水稻拿出来给南一作筹码,北凉朝廷也是答应了的。

  因为,第一,北凉因为水源问题,水稻不可能无限种植,实在太可惜了,所以莫少珩促进了一条国书条约,让南离利用天然的地理环境帮北凉种水稻。

  也就是收购条约,北凉可优先收购南离种植的水稻。

  这样,北凉能真正突破因为贫瘠而粮产不丰的困境,毕竟商业再发达,也未必买得到粮食。

  南离也可以因为出售水稻而赚钱和自给自己。

  双赢的局面。

  当然,前提条件是,北凉和南离必须永修同好才行。

  第二,南一是莫少珩的学生,哪怕不给南离水稻,南一应该也能找到水稻的来历。

  没办法,南一跟在莫少珩身边学习,是嫡传的弟子,见证了很多北凉崛起的事件,水稻是不可能独享保得住的。

  还不如这时候拿出来锦上添花,作两国之人情。

  北凉和南离永修同好,这本就是莫少珩想要看到了。

  还是那句话,莫少珩虽然生于北凉,却长在南离,若说对南离没有半点感情,也不可能。

  南离虽然因为卖丝绸富裕了不少,但丝绸一直掌握在皇室贵族手上,富裕的可不是百姓。

  而水稻,才是真正的能让南离百姓吃饱饭,过上好日子的东西。

  这纸上的内容一点都不隐晦地表示,只有司马可尧重新回归离都,重新回归那个位置的那一刻,百姓就能不再畏惧饥饿。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