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每次坐在五星级酒店顶层,享受着美食和周到服务,刘明秀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在红旗厂生活的二十来年,那些单调枯燥的艰苦日子与现在可称为奢华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有时候她觉得红旗厂的艰苦朴素生活不真实,有时候又觉得现在的生活是海市蜃楼。

  喝下几杯五粮液,晏定康谈起正事:“晏玲今年毕业,她是委培生,按照山南省最新的毕业分配政策,委培生按合同规定要回到委培单位。晏玲是文科生,在红旗厂没有什么发展前途。而且父女俩同在一个厂里,不见得好。”

  刘明秀道:“我和他爸在红旗厂工作了一辈子,不想让女儿还到厂里工作。”

  给亲朋好友安排工作,对于牛大伟这种层面的人来说不是问题,他根本不想多听理由,道:“齐厂长,你有什么具体想法,想把晏玲放在哪个单位?”

  晏定康道:“我想把晏玲留在市里,进机关单位。”

  牛大伟摸了摸根根竖立的短发,呵呵笑道:“赶得早不如赶得巧,齐厂长今天找我是找对了人,中午我跟老杜在一起吃饭,听他说省委办公厅准备进人,干脆把晏玲放到省委办公厅。”

  老杜是省委办公厅副秘书长,分管办公厅人事工作,与牛大伟曾在一起当过知青,属于同甘苦共患难的交心朋友。这一段时间,老杜通过牛大伟牵线搭桥,帮着不成器的小舅子接下几项红旗厂的土建项目。

  晏定康最初想法是通过牛大伟进入山南市级机关,完全没有想到进更高级别的机会。此时有进入省委办公厅的可能性,自然很是高兴,他又担心省委办公厅门槛高,特意说明道:“晏玲是委培生。”

  牛大伟道:“委培生也是大学生,为什么不能进省委办公厅,这个衙门听起来唬人,其实高中生足矣。在战争年代军长、省长们也就是二十刚出头,时势造英雄,和学历有个屁关系。老杜操作这些事情很有经验,如果,我是说如果失败了,就让晏玲到市政府来。”

  晏定康没有当厂长以前,刘明秀说起官官相护的现象总会义愤填膺。丈夫当上厂领导后,她并不以官太太自居,很少利用丈夫的职权办私事。但是人总是自私的,涉及到女儿前途命运时,她毫不犹豫支持丈夫的行为。

  以前在厂里当中层干部时,完全没有想到居然几句话就能将女儿弄到大机关。当然,他们心里也明白,“几句话”之前之后是靠着实力来支撑,前者易,后者难。

  第二天,牛大伟亲自带着晏琳来到省委办公厅。杜副秘书长办事稳妥,最担心将歪瓜裂枣弄进省委办公厅,让自己跟着受拖累。他亲自与晏琳谈了话,进了单独面试,感觉很满意。

  杜副秘书长感觉很满意,意味着山南大学七名学生会主席必将感到不满意。

  七名学生会主席面试后,原本以为一个星期左右就会有结果,谁知两个星期过去都没有正式结论。在这十来天,陆续有省级单位和市级部门到校要人,七名学生会主席有四人忍耐不住,参加了其他单位的面试,侯卫东和另外两位学生会主席有超强的自信心,坚持等待省委办公厅正式通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