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之书(出书版) 第2节(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最关键的是,对于死后被抛尸入水的人,肯定可以在尸体上发现其他的死因,而溺死的死因就是溺死。

  根据上面的内容,基本可以肯定,想用抛尸入水将其他死因伪装成溺死,从理论上讲基本是不可能的,没有完美的犯罪。

  二、其他与溺死相关的内容

  1. 其他机械性窒息致死和溺死的鉴别。

  很多人说,可以把人掐死、捂死后,再扔水里,反正是窒息,征象都一样。其实不然,被掐死、捂死的人,即便高度腐败,在其颈部、口鼻腔也会有特征性出血损伤,这个很容易发现。同时,死后入水者的气管、肺、心、胃都和溺死的不一样,前面已经讲过了。

  2. 干性溺死。

  有一种溺死,是因为死者突然入水,声门痉挛,导致急性窒息死亡。这样的死亡,溺液可以不进入肺、胃,气管和实验室检查也是正常。虽然极少见,但也是存在这种可能性的。那么,怎么判断死者是干性溺死呢?首先要排除死者系受机械性损伤、其他机械性窒息而死亡,然后排除死者系中毒死亡。可以排除这两项的话,结合现场环境,就能推断死者死于干性溺死。

  3. 推人入水。

  有朋友问了,如果是趁人不注意推人下水使其溺死呢?我只能说,这种杀人手法太不保险,我是没见过。毕竟这个人有可能游上来,或者是获救,那凶手可就傻了。如果推人下水真的淹死了人,法医学就解决不了了,但警方通过现场勘查情况、调查情况依旧可以破案。

  我倒是听过有下药使人昏迷,然后扔进水里溺死的。不过这样的情况可以通过毒物检验检查出来。

  说到这里,我再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或许大家就更能理解法医是如何区别溺死和抛尸入水的了。

  那是在2011年的夏天,某地发生了一起命案。

  这是一个两口之家,一个奶奶带着一个13岁的孙子。这个孙子非常不听话,经常惹得奶奶暴跳如雷。有一天,邻居看见这个奶奶找孙子找到了晚上8点,最终发现孙子在小河边捞龙虾。把孙子拖回家后,邻居们听见奶奶和孙子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甚至可以听见打斗的声音。

  第二天早上,邻居发现奶奶死在了家里的床上,死因是被人用手掐压颈部导致机械性窒息。而孙子,失踪了。

  结合前一天晚上的动静,邻居们认为是孙子失手掐死了奶奶,然后畏罪潜逃。民警们开始到处搜索,寻找孙子的下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