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位美国的老太太买了一幢房子,用的是三十年分期付款方式。在她临死之前,她终于付清了三十年来的所有买房款项,这幢房子,也就是在她死前,才真正是属于她的。

  然而中国老太太则恰恰相反。中国老太太整整存了三十年的钱。三十年后,她终于把存够的钱用来买下一幢好房子。没过多久,老人去世了,房子做为遗产留给了子女。

  美国老太太与中国老太太最大的不同就是:美国老太太在死之前,享受了三十年的新房子。

  这是一个很鲜明的对比,它揭示了国人当时还不够先进的消费习惯,并极大的促进了国人贷款买房的意愿。

  做为一个小故事,它几乎走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脑袋里。当你前去看房时,售楼小姐会一遍又一遍的向你讲述美国老太太的买房遭遇,提醒你不要做中国老太太。

  这是一个设计的极为精妙的故事,它充分的利用了人性自私的心理,从而忽略掉了许多本应关注的因素。

  这是一个在中国大地流传甚广,已经广到作为一个故事拥有了本不该拥有的价值—它成为中国所有房地产商推销商品的标杆。

  这个标杆刻意忽略掉了许多东西:比如三十年分期付款,所付款项远比一次性付款要多得多;比如,生活是有风险的,假如因为某种原因失去工作而无法继续支付,那么你所有的一切就可能尽付流水;比如,分期付款大大减轻了人们对数字的敏感度,从而大大忽略了那如坐了火箭般不断攀升的价格;比如,中国的传统是父母向子女支出的放债式家庭关系,因此孝道无比重要,而美国人则更重视自我发展。美国老太太的买房遭遇更多是为自己准备,而中国老太太的买房通常是为下一代考虑,属于完全不同的消费理解模式。

  还有很多很多因素是因为这样一个小故事而被忽略掉的,正如陆天豪的每日一星,彩票上的百万大奖一样,它把所有的眼球都集中在了好的方面。

  或许从下面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更加清晰的看到人们对成功标杆和失败标杆的区别对待:全国每年引交通事故而引发的死亡大约在十三万人左右—这差不多是总人口数的万分之一。假如考虑到其他非正常原因的死亡,每年全国非正常原因死亡的概率大约在万分之二左右。

  而购买福利彩票中大奖的概率显然远远低于这个比例数字,中奖概率一如它的它的奖额,是百万分之一。

  福利彩票的公开回报率是百分之五十五,也就是说,如果你按照平均价值进行计算,你投入100块,只能得到55块钱,这是典型的亏本生意,但却有很多人趋之若婺。

  而买保险的回报率是,假如你活着,回报率一般是百分之二百左右,假如你死了,回报率是百倍。也就是说,是稳赚不亏的。但人们通常总愿意在自家大门口挂上:“保险推销员勿进”的牌子。

  假如有一千块钱,相信在无人督促的情况下,大多数人会选择投资在彩票这种必亏的生意上,而不是保险这种见效长的生意上。

  然而一厢情愿的把成功放在好运气上的人,通常都是不成功的人。真正成功的人,他们通常不买彩票,但他们肯定买保险。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