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至于是否事涉重大,那也是有标准的。按照道理来说,东陵卫应该管辖的是谋逆、间谍、民变等危及社稷和军情的大案,但事实上,刑案科挑选的标准却是看案件是否有油水——简单来说,如果疑犯能榨得出油水,那一般伤人案东陵卫也接了;若对方没钱,哪怕他是扯旗造反东陵卫也懒得管。

  而相反的,有些案子比较棘手,或者是责任重大,或者是当事人背景雄厚,不好得罪——不奇怪,东陵卫不是神仙,也有不敢招惹的人,这些案子,那是万万不能接的。

  人同此心,这类案子往往也是靖安府衙门很希望能甩过来的。

  初审和移交是朝廷制度,隐瞒不报等同图谋不轨,靖安府衙门不敢不报,他们的应对办法就是在案卷里搞鬼,将简单的案子说得云里来雾里去,被告原告证人嫌疑人家属邻居朋友亲戚混成一团,再加上故意的语法错误、啰嗦不清和枝节拖沓,一个案卷比易经都难读。

  发展到如今,初核已成为靖安陵署和知府衙门之间的智力互动游戏,这门游戏的规则就是“你想给的我不要,你想留的我硬抢”。靖安府的师爷们精通“虚者示之以实,实者示之以虚”的兵法策略,与东陵卫捉迷藏般绕着圈。这门攻防学问之微妙精深,非积年老吏难以掌握。

  孟聚不熟情况,自然是没资格参加这项事关重大的工作,好在今天大伙对他很热情,纷纷向他传授起关键要领来。

  “小孟,看笔迹,这是府衙莫师爷的手笔。莫师爷最喜欢的花招就是用大量废话来掩盖真正有用的东西,比如说这是一桩盗抢伤人案,莫师爷就先从疑犯他妈没出嫁时女红做得很好说起——别急,若你看得腻味匆匆翻过,就准会漏掉在第二页末尾的这行蝇头小字了:‘疑人谓其乡党黄氏赵氏腾氏有涉’——我就猜到了,老家伙准会这样!”

  “请教前辈,这是怎么回事呢?这里面有什么深意?”

  “小孟,这案子关键不在疑犯身上,关键是他的同党。疑犯招供,说同犯里有赵家的人——准是赵家的小三,他跟着浪荡子们鬼混,抢人钱财也不稀奇——现在靖安府想把这个案子截下来自己办,好敲赵员外一笔。没说的,我这就出函,这个案子我们陵署接了!”

  “且慢!”另一名资深军官出声阻止,他目光炯炯:“莫师爷上一次想截办金铺被盗案被我们识破,这次他不该再用同样的办法。这里面莫非有什么蹊跷?受害人身份可曾写明?”

  “我看看——不曾详写,只说受害人郭某,靖安本地人士。宋侯督察,受害人又不是疑犯,不写明身份应该也无碍的吧?”

  “只怕其中有什么蹊跷,我们再看一遍。”

  坚持要复核的是一名叫做宋若锦的资深刑案军官,官衔虽然只是侯督察,但凭着犀利的目光和敏锐的直觉,他成为了刑案科的头号刑案权威,威信一向很高。既然他发话了,众人也无异议,军官们轮流将那案卷读了一遍,都在皱眉沉思着。

  孟聚也读了一遍案卷,他说:“发案地址是靖安西城夫子路三巷——这条路我有印象,好象是边军的一个将军住那里,他好象也姓郭……上次经过时,刘真跟我说过的。”

  “边军将领……姓郭……”宋若锦一拍大腿,断言道:“不用问了,我猜出来了:受害人是边军郭副将的大少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