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说实在的,员外,你是北边的人,到底够不够资格捐班,这事还说不好呢。按规矩来说,怎么也我朝子民优先啊!员外既然没兴趣的话,就当我没说这事好了,来来,大家喝酒。”

  张员外刚才还在患得患失,既想弄个官,又怕花费太大。但听赵特使这么一说,他顿时急了:“大人,话可不能这么说啊!小民虽然在北边,但小民可一直向着朝廷,忠于陛下。北边的人,那也一样是朝廷的子民啊,总可不能厚此薄彼啊,这会寒了北方义士心的啊。赵大人,您是最了解小民的,小民对朝廷忠心耿耿,您可替小民担保啊!”

  赵特使放下了酒杯,他目光炯炯:“张员外,我先问你了,你能出多少银子,又想要做多大的官?”

  “这个……”

  张员外咬咬牙:“这个,小民愿意为朝廷北伐捐助军资一万两银子!倘若能给我个巡抚或者都督什么的,小民也很满足了。地方嘛,最好是在中原或者山东那边安排个省份就好,我没意见,只要不在北疆这边就好。”

  赵特使和劳护卫都笑了:“张员外真爱开玩笑,一省巡抚或者军镇都督,那是要陛下钦命三省朝议通过的。肯定没有捐班的道理。还有中原和山东那些富裕地区,员外您也别指望了,那些地方的官在吏部那边都要抢破头的。

  只是,员外,你也太节俭了。这区区一万两银子……说实在的,找个偏僻点的地方,弄个税承、巡检、县尉之类的杂佐官做做,那还有可能。至于县令和主簿这种正堂官,你就别指望了。”

  “一万两银子只能买个杂佐官?”张员外显得很失望:“千里迢迢去做这种小官,还不如窝在家里享清福呢。要做官,怎么也得道台、府台吧?”

  “道台、知府这种级别的捐班。那起码得十万两银子起的,还得有很可靠的朝中大臣做担保人。员外,万事可得量力而行啊!这样吧,员外,你倘若想要高品阶的官又想省些钱,你不如干脆捐个武职好了。一个五品的禁军鹰侯将军,只需三万两银子就够了,或者一个从五品的北府参事官,四万两银子,你觉的如何?出发前,北府已下了授权,为筹集军资,本官可临时决断,我这边就带了空白告身。倘若员外有意的话,今晚我们就可办妥了此事。”

  “这个……小民上了岁数。年迈体衰,吃不了行伍的苦,武职的事就算了吧,小民还是愿做文官。要不。赵大人,您瞅着哪里给咱安排一个县令如何?只要地方富裕,小民愿出两万两银子捐作军资。”

  “员外莫要开此等玩笑。县令是正堂牧民官,起码也得五万两银子。你还要上等县的县令,那更是起码要八万两银子。”

  “唉呀唉呀,这实在太贵……出八万两银子捐个县令,小民还不如干脆出十万两捐个知府好了。”

  “十万两的知府,那可只能是下等府的知府了,倘若要好的府份,还得加钱的。以我之见,员外不如就捐个上等县的县令好了,倘若运营的好,好处也不比那些偏僻地方的知府差多少。”

  “大人说得甚是。只是小民捐这个官,倒也不是光为图钱,不怕大人笑话,小民心里也存了几分光宗耀祖的念头。这么难得的机会,捐个知府,写在族谱上也可以光耀一把,还望大人千万成全。”

  酒席一直进行到了深夜,赵特使与张员外反复磋商,反复拉锯,最后还是终于谈妥了条件:张员外出价九万两银子,捐得邯郸府知府一职。双方约定,张员外先付四万两银子。从赵特使处购得邯郸知府任命书,待来年邯郸被南朝光复后,他走马上任时再付剩余部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