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3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只要灵宝牢牢地占据着巴原中央的百川城,使樊室国与帛室国大军不能汇合,也使樊室国失去了通往前线的交通便利,这样的消耗就会持续下去。战争对巴室国也是一场消耗,但巴室国是在境内作战,后勤压力小得多,它的国力更强也更能耗得起,相对而言,这会让樊室国越来越显虚弱。

  但是这种战略也有一个限度,就是樊室国不能取得就地补给,人员和物资都得从大后方长途运送,所以北刀大将军撤退时,将民众和所有物资都带走了。可是樊室国若控制了足够大的地盘,站稳脚跟足够长的时间,就可以迁入民众就地经营,以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经过了一个完整的年度,当地新种下的粮食便可以收割了。巴原上的国战恰恰已持续了完整的一年,这几乎是一种标志——全面冲突的标志。

  古时的很多局部冲突,往往都发生在冬天,因为秋季需要收割粮食,春天又需要播种耕作,在农闲之时最适合解决恩怨,仗打到春天也就差不多该结束了,来年可以接着打。在后人看来,这往往就像村寨间的聚众械斗。

  可是持续整年以上的战争,那就是真正的有组织、大规模的全面战争了。它意味着国中的壮劳力被调上前线,在整个从播种到收获的季节都不得归田,战败一方将付出巨大的代价。其实北线的樊室国与巴室国之战,并不起决定性作用,只是一种战略上的相持,最终的结果还要看南线。

  恰恰就在云起等人来到步金山前不久,镇南大将军翰雄在边境上布下的第一道防线,终于被帛室国突破了。帛室国以灵兽骑兵为前锋,越过关隘长驱直入,对靠近边境的各城廓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灵兽骑兵的机动性与冲击力太强,巴室国的军阵难以阻挡。

  面对灵兽骑兵,野地列阵而战占不到便宜,靠近边境的各地居民只能退入城廓据守,相当于一座座孤岛,等待后方的救援。翰雄大军不得不撤退,至少让出了五座孤城之间的田园村寨,才在巴室国境内腹地中布下了第二道防线,仍然面临着帛室国大军的继续进击。

  北刀氏和灵宝率领的两路大军一直在别处,翰雄只凭着一路大军坚守边境线整整一年,面对帛让以举国之兵展开的强攻,已经超出了少务的预期。巴室国的国力确实更强,但国力并不一定等于战场上的实力,若不能解决野战中面对灵兽骑兵的劣势,仗仍然很不好打。

  第064章、战役的转折(上)

  只有依托城廓和关防打阵地战,才能阻挡帛室国灵兽骑兵的冲击,但这样也意味着巴室国难以发起反击,一旦防线失守,就会处于节节后退的窘境。帛室国可不仅仅有灵兽骑兵,帛让是举国征兵而战,亦为此准备了多年,来势之盛尤在当年的相穷大军之上。

  如果翰雄布下的第二道防线再被突破,那么巴室国中第三道天然的关防屏障,就是眉山—彭山—丈人山一线了,那已经到了巴都城外。所以无论如何不能再让帛室国打到那个位置,否则少务将不得不投入全部后备精锐举国决战。

  真到了那个时候,无论胜负,巴室国将付出的代价都很惨重。两国联军未必能灭得了巴室国,在平定了相室国与郑室国之后,巴室国大后方还有足够的战略纵深。

  但在帛让看来,假如真的杀入了巴室国腹地、能逼得少务割地求和,第一步战略目标就达成了。占据了巴原中央大片最肥沃的土地,从长远的角度削弱巴室国的实力,若巩固战果好好经营,假以时日,帛室国将变得更加强大,而少务则会失去一统巴原的希望。

  帛让很注意对灵兽骑兵的运用,从不让这支军队去攻城或强突关防隘口,一律都用在了列阵野战中,就是利用其机动性和冲击力,追击和袭扰巴室国的撤退军阵以及辎重队伍,并尽量避免它(们)陷入重兵围困。若是在野外列阵大战,也必有其他军阵的掩护配合。

  帛让心里很清楚,灵兽骑兵并非无敌,也经不起太大的折损,想重新培养的代价太大了、耗时也太长了。它就像修士斗法中的一件致胜之宝,在双方僵持状态下,投入灵兽骑兵可以打破局势的均衡,应用在最恰当的场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