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2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另一位老汉性子颇为木纳,好像不太会说话,此刻老妇又说道:“我等无依,故流落至此。……神仙大人啊,您真是来解救我们的吗?”

  虎娃答道:“赤子降世时,谁人能自生?依其母、依其家、依其族,乃有生。你等并非无依,只是当依难依。我原本只是路过,但遇到你们并现身相见,就不会不理。且放心,只管回答我所问。”

  牙渚老汉激动道:“我当初不愿上山,也曾与两个儿子及族人理论,并说要祭告上天。可是他们说,天上的神仙才不会管这种闲事呢,就连世间高人想修炼成仙,都要斩情绝欲、断俗事牵绊,神仙大人您真会理我们吗?”

  虎娃:“天上的神仙或许不会理会,但我此刻不在天上,就在你们眼前。我理会的也不是你们,而是所遇之事。此非习俗,实乃贼风,上山既非你等所愿,当年未老时认贼风为习俗,便是不该。

  贼风固可恨,可是牙渚老汉你,亦有教子无方之责。贼风流传至今,族中人人有责。不论你方才的话是何人所说,但我告诉你——天下无不孝之神仙。”

  老汉:“神仙大人,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也难怪他听不懂,在这一带,根本就没人知道所谓孝为何意,就算有类似的朦胧想法和概念,也没人曾做出清晰的总结与指引。虎娃此时所说的孝,其真意就是子丘曾言的“不忘身从何来、不忘德之所教、不忘何以立世”。

  孝不仅是子女的责任,其实更是父母的责任,任何一种互动关系都不是孤立的,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不同的身份。父母不以身为则,子女何以知孝?

  而且子丘所说的孝,也绝不仅是简单的家庭内部伦理,那只是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它是奠定社会应有的道德准则的一种基础,是社会群体的共同意识,是谙合的天道的人道。

  但虎娃不是子丘,他没有直接像那样回答,估计就算那么答了,三言两语也很难与这三位老者解释清楚,只是叹道:“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三位老者眼神都很迷惘,神仙说话真是高深莫测,他们也不敢追问究竟。虎娃却又问道:“仅是附近这几个村寨如此,还是百越各部皆有此习俗?”

  看来牙渚老汉年轻时也曾去过不少地方,算是见多识广之人,他想了想答道:“据我听说,百越各部古时便有此习俗,但也不是每部皆有。后来北方部众迁居至此,他们原是没有这等习俗的。后来百越很多地方便没有这个习俗了,但有些新来的部族却也有了。”

  具体是怎么回事,牙渚老汉也说不清,他只是听过一些传说而已,但虎娃却听明白了。九黎原先并没有“年老上山”的习俗,花黎、吴黎、水黎三部的残众迁居至此、与当地民众融合后,当地有不少部族也放弃了这种习俗,但还有少数新部族反而学会了这个习俗。

  如今是防风氏统领百越诸部,但防风氏对此听之任之,只要不碍到他本人的事就行。

  此习俗不符中华礼法,更直接违背了天子欲颁行的皋陶之典。伯禹治水时,曾在百越之地推行中华教化受阻。防风氏可让伯禹来治水,却不让任何人管百越之地的闲事,包括颁行礼法、下令禁绝此习俗,他都认为这是干涉了百越之事,更是对他的冒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