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本来一切都很顺利,梅振衣历苦海初成地仙,采到了千年夜明砂收服十大妖王,接着找到了波若罗摩,又巧遇九灵元圣讲解丹方,运气简直好到了极点。但白牡丹偏偏在这个时候出事,真有些乐极生悲之感,具体是怎么回事还不清楚,要赶去洛阳了解究竟。

  梅振衣与知焰说走就走并未耽误,临行前给龙空山十大妖王写了一份请帖,邀请他们速来乾元山听闻九灵元圣金仙法会,并叮嘱若干行止注意事项,莫与其他昆仑修士起不必要的冲突。

  他们将阿斑暂且留下,吩咐道:“阿斑,你要听元圣大老爷与风清、月明两位仙长的话,不要调皮闯祸,守好波若罗摩花,我们办完事就回来接你。”然后就匆匆离开了乾元山赶往瑶池,穿越昆仑仙境结界门户回到人世间,飞天往洛阳而去。

  这一路行游历练,来时是那么悠闲从容,去时又是如此匆忙急切。

  ……

  人世间已是大唐载初二年(公元690年),梅振衣离家行游之后,洛阳发生了很多事。

  去年的时候,有一位僧人法明杜撰《大云经》四卷,经中称武后为弥勒出世,当为阎浮提主。所谓“阎浮提”是梵语,含义很广,可引申为“美好人间”之意,所谓“阎浮提主”,就是指代人间帝王之意。武后非常高兴,下令颁行天下,长安与洛阳皆建寺珍藏。

  接着侍御史傅游艺又邀集关中百姓近千人,搞出一份联名上书,呼吁武后登基为帝,改国号为周。武后驳回上书,却升了傅游艺的官。

  这样一来朝野内外就热闹了,百官宗亲、四方属国、各大士族,还有僧人、道士,总计六万余人再次上书,“强烈要求”武后从傅游艺所请,竟呈逼宫之势,武后既不恼怒也不恩准。

  武后崇佛天下皆知,僧人上书也就罢了,道士们凑什么热闹?这叫识时务见风使舵。和尚道士未必就是守望、钟离这种修行高人,混个身份享受供奉待遇的俗人有的是,远比真正的修士多得多。唐代有冯小宝这等淫僧,现代也有梅正乾这种只会骗钱花的江湖道人。

  其实大家看得都很清楚,朝野内外虽热闹,独缺一个人的上表,那就是当今皇帝李旦。自古虽有退位与禅让之说,但都是父让位于子、君禅位于臣,可是儿子将皇位让给母亲,千古以来闻所未闻,既不是退位也不是禅让,除非是造反,否则无先例礼法可参照。

  转过年来,皇上李旦过二十九岁生辰,于离宫设宴,群臣按礼到贺,这才有机会见到幽居的皇帝。席间就有人直言不讳,提醒皇上也去劝武后从傅游艺所请,以顺应天意民情云云。

  李旦满面愁容,退席之后寻了个机会找来南鲁公梅孝朗,私下问道:“南鲁公为三朝宰辅,忠心耿耿有大功于唐,必不会害我,请问如今之计,我当如何自取?”

  梅孝朗拜倒于地,小心翼翼的答道:“帝王家事,臣不敢言,只说臣之家事,当年高祖起事立唐,各路烟尘酋首投奔长安异姓封王者不少,而如今继位子侄何在?臣之父南鲁王,临终自请削子嗣王爵,臣幸有寸功得沐隆恩,仍为三朝首辅。窃以为,陛下应思春秋长远之计。”

  李旦叹息一声,亲手将梅孝朗扶起来道:“梅公的意思我明白,但我怎么做才能春秋长远?且此事千古未闻,无礼法可循,公有何可教我?”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