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梅振衣不可能要求其它人都有自己这样复杂的经历,他必须把自己所学理顺了,成为一种不同人皆可互相借鉴、统一修习的完备体系。“九转金丹直指”虽然简练,但梅振衣觉得这套法诀只偏重于修行境界,直指向上,对一些修行中可能遇到的枝节问题并未提及,而这些容易被忽略的枝节,在日常行止中往往很重要。

  这一次闭关的时间可不短,直到年末快过春节时才走下方正峰。他将自己往日种种所学在灵台中相互印证,自筑基入门时起,直至破妄大成,各种法诀境界彼此融会贯通,自成一门法诀,名为“二十四洞天”。

  “二十四洞天”修行次第依次为存思、初阳、三关、内景、摄欲、炼形、退病、五气、抽添、玉液、重楼、归壶、璇玑、开光、结丹、御物、炼器、外景、内息、九转、辟谷、御形、破妄、不堕(大成真人)。

  其中“炼形”之前的六层洞天法诀为显传,可以公开流传于世,它是丹道修行的基础,也是平常修身养性的法门,就算你练不成,照之习练也并无危害。梅家弟子,包括到齐云观来求医问道的芜州百姓,愿意学都可以学。

  前六层洞天法诀也是接连好几道坎,若无相当的资质与悟性,过不了这么多关,就意味着这一世与仙家妙诀无缘。

  从“炼形洞天”之后,法诀为师传,必须拜师入门受戒才可修习,修完二十四洞天,就算是道法大成了,有资格传法收徒。至于“不堕洞天”再往后,就属于秘传,需要师徒之间一对一的点传心授,没有成体系的法诀,钟离权就是这么教梅振衣的。

  梅振衣有个愿望,就是想整理一套完备的传承法诀,直至世间法的尽头。但他本人还未修行到出神入化的尽头,这样的法诀现在还不可能整理出来,目前只有这二十四洞天。自己修为有多高是一回事,能教出什么样的徒弟又是另一回事,能留下什么样的完整传承更是另一回事了。

  年终岁尾,梅振衣回到菁芜山庄与家人团聚,弟弟梅振庭已经十六岁了,是个俊朗的少年,一直在家塾中学习。梅氏子弟家塾如今已是当地最大最有名的私塾,请的教师也不拘一格,文史经典、刑名经济、各教玄学、数术格致都有人教。

  唐代以杂科取士,并不像后世明清两朝那样只以八股文章为重,另一方面梅氏办家塾并不偏重于科举,这些弟子也不可能都去当官,能拥有各方面的学问是最重要的,在世间皆有用处。

  除了梅氏家塾,芜州一带最有名的就是柳氏家塾了,梅振衣的舅舅柳直也效仿梅家,为族中子弟兴办入学私塾。梅、柳两大世家后来在芜州一带传承千年,是最悠久的名门望族,出了不少赫赫有名的人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家塾传统一直绵延千年。

  梅振衣在菁芜山庄中过年,年后又带着谷儿、穗儿去宁国县拜见舅舅也是自己的岳父大人。在柳家住了七、八天,然后回芜州与玉真等人一起入城赏花灯,过了上元节才回青漪三山。

  过完年之后,梅柳两大家族的私塾又多授一门功课,结合道家经典传授二十四洞天中的前六层洞天修行法诀,并不勉强,愿学就学。

  在修行界往往不是徒弟拜师父,而是师父找徒弟,传人当然先从自家子弟挑起。梅家的子弟可不一定都姓梅,像何家村何木生这样的人家,也算是依附于梅家的田庄佃户,他们的子弟只要自备笔墨纸砚,每年交三百文塾资都可以入家塾受教。

  新的一年到来了,再过大半年,波若罗摩花即将开放,经历了白牡丹、梅六发等伤心事种种波折之后,一切看似很顺利。但梅振衣心中隐约总有预感,这种平静的日子不可能太久,不出十年,世间必有乱象,自己的日子绝不会象这十年那么轻松了!

  穿越十年所见唐代,与历史记载并无太大差异,但诸事种种内情与以前的想象完全不同。从玄奘西行,到人皇印出现、武后登基改朝,人间看似平静,但仙界纷争苗头已起。以他对历史的了解与现实中的修行经验,大周再改回大唐的历史绝不会很简单,仙界的矛盾迟早会卷入到人世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