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华 第218节(1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郡公?入娘的你喊谁是郡公?”

  “马邑为边地大郡不可一日无主,王仁恭授首,这马邑郡守非主公莫属。我等马邑军将愿奉主公为郡首,为郡公冲锋陷阵征战厮杀。只要郡公一声令下,赴汤蹈火不皱眉头。若违此誓,天地不容!除去郡公之外,不管何人想要坐这马邑郡守的位置,我等第一个不答应!“刘武周一摆手:“这等话再也休提。劳什子郡守位置,老子不稀罕。这马邑谁说了算,还是得靠自己的刀子说了算,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我恒安的兄弟饿得惨了,你们马邑军将却个个肥的流油,这事不公道!你且说说看,这件事该怎么处置?”

  “郡公有所不知,王仁恭在马邑横征暴敛中饱私囊,于马邑军兵钱粮也大肆克扣。所得财帛尽为其私藏,或囤于善阳,或囤于平阳,只待他日自家支用。不过这两处守卫兵马,皆是我马邑子弟。只要何某一声令下,保证他们倒戈来降,把城池拱手让于郡公。王仁恭所聚敛得财帛,保证分毫不差交到郡公手中。“刘武周心中发笑:这些马邑军将果然没种!本以为要杀他们几十个人,才能令其归顺。没想到只是几个王家的短命鬼,就让这帮人服帖,倒是省了好多手脚。这何欢倒是个聪明人,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恒安鹰扬府被王仁恭蓄意打压民穷财尽,现在最需要的就是粮草军资,再就是金银财帛。若是马邑兵马负隅顽抗,恒安军校纵然能够夺下城池伤亡也重,于自己今后大为不利。万一攻城之时府库被焚,就更加肉痛。既然何欢识时务,自己也不妨饶他一命。王仁恭之所以败亡,就是因为和这些马邑军将搞得势同水火,坐拥边军精锐却不能为己所用。有这么个例子在前,自己就不能再走这条路。自己出身也不能和王仁恭相比,更不能用他的办法。何况徐乐给自己留下的麻烦不小,不管是太原王氏还是近在眼前的突厥人,都是不可轻忽的对头。必须尽快让马邑兵马归附,才能让这些对头不敢轻举妄动。何欢等人将来慢慢收拾,眼下只好先放他们一马!刘武周又是一拍公案:“阿爷既能拿下南商,便能拿下善阳,少拿那些城池吓人。不过大家都是军汉,你们又是受了王仁恭逼迫,俺也不想赶尽杀绝!只要你们有心悔过,今后咱们还是一口锅里吃饭的弟兄!不分什么恒安、马邑,有俺一口干的,就不会让你们喝稀的!谁要是三心二意,也别怪俺不客气!黑尉迟!你随着何鹰击去取平阳,老子和苑大去善阳耍耍。你们马邑军将归顺是真是假,到时候一看便知。”

  何欢连忙道:“郡公放心,末将保证这两处城池兵不血刃,心甘情愿归顺郡公!”就在此时,执必思力忽然开口:“恭喜刘鹰击,轻而易举拿下马邑全郡,混一恒安、马邑两大鹰扬府。王仁恭筹谋多年之事,被你轻而易举就办到了。今后边地就成了刘鹰击的天下,不管是谁都得看你的脸色行事。实乃可喜可贺!”

  他虽说恭贺但是脸上毫无笑容,语气里面威胁含义众人都听得分明。刘武周眉头一皱,心知这突厥少王是在提醒自己,别忘了承诺。突厥人无利不起早,何况是执必部这帮饿狼?自己和执必部也算是老对手,原本也不至于怕他们。可是如今自己既有太原王氏这个对手,又得罪了晋阳李渊,便不能再和突厥人为敌。要是和执必部翻脸,势必陷入征战不休的泥潭之中,再无法开疆扩土。自己火并王仁恭,一统两大鹰扬,可不是为了给大隋做忠臣守边塞的。如今乱世将起群雄逐鹿,王仁恭想要问鼎天下,自己何尝不想分一杯羹?若是把心力都用在和执必部厮并上,岂不是因小失大?

  也罢!权且忍尔等一时,等到老子得了天下,再和你们慢慢算帐!刘武周心内骂娘脸上却挤出一丝笑容:“执必少王这话说差了。俺不是王仁恭,不曾想过称王称霸,也不会给谁脸色看,尤其是不会对不起自家兄弟!可着边地扫听扫听,谁不知道俺刘武周是有名的有恩必报!这次多亏执必家出兵才能拿下南商关,这份人情俺不会忘。答应少王的条件,绝不会打折扣!“执必思力语气依旧:“我们突厥人最恨背信弃义,若是有人欠了突厥人的债,我们世世代代都要追讨,哪怕为此搭上全族性命也在所不惜!刘鹰击答应的事不会赖,苑长史又怎么说?“他的眼睛转而盯向苑君章,苑君章只觉得心里没来由打了个突,知道执必思力还是念着徐乐的性命。这桩事牵扯到刘武周也牵扯到尉迟恭等恒安军将的态度,此时万不能闹大,只能自己扛起来。可是自己该怎么扛?誓言可以不遵,但是将士之心不能不顾。恒安甲骑态度很是明显,把坐骑都让给了徐乐那帮人,就是不想和乐郎君交战。强令他们追击,也不可能有收获,白白丧失人心又是何苦?刘武周接过话来:“突厥人有突厥人的规矩,俺们边地也有边地的规矩。若是两人结下解不开的死仇,便拿起刀去厮并。杀了仇家的便是好汉,官府绝不过问。入乡随俗,你们突厥人到了我们边地,不妨也学学我们的规矩。”

  执必思力看向刘武周:“你们这规矩倒也不错。不过若是仇人逃得无影无踪,那寻仇的莫非只能自认倒霉?”

  “鸟在天上飞地上照样有影子,大活人还能跑得没了踪迹?若是地理不熟便找个向导,你找不到,俺帮你找!”

  第四百九十九章 相逢(二)

  自南商关往平阳方向,既有平坦驰道,也有山间小径可供通行。不同于南商关前严阵以待军寨密布,自南商关往平阳的山路上,并没有多少军寨。偶尔有一两处零散军寨,如今也没了守兵。山路崎岖难行,四周望去尽是茫茫山岭一眼看到不到尽头,山上满是积雪,山路也布满薄冰,稍有不慎便可能摔落悬崖粉身碎骨。人马行动必要小心谨慎,既要防着跌倒,也要防着头顶落石或是雪崩。徐乐所率领的队伍便在这等险恶的环境中艰难前行,虽然恒安甲骑把自己的战马送上,保证这支队伍人人都有脚力,一部分人甚至可以一人双马乃至三马,走这条路依旧不是易事。王仁恭之所以在此不设军寨,固然是军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也是因为这条山路险峻远超南商,大军难以通过并无设卡必要。徐乐心头庆幸,马邑兵马与王仁恭离心,这些远恶军寨的守兵耐不得苦寒纷纷逃散,让自己这一路只管行军不必厮杀。否则的话,在这等险要之地夺取军寨,纵然能胜也不知要死伤多少人马。不管徐家闾的乡亲还是梁亥特部落成员,如今都是自己的亲人。大家相信自己,愿意随着自己一路走下去,自己就得竭尽所能,带他们闯出一条活路,更要尽可能减少伤亡。纵然自己此时一心想要为罗敦阿爷报仇,杀几个突厥人出气,却也不希望和任何兵马厮杀。徐乐骑在吞龙上回头望着身后的队伍,眼神中既有欣慰,更多是感动。整个队伍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衣衫多有破损,脸色也很是憔悴,看上去和逃难的灾民并无区别。纵然边民剽悍远胜腹里,可既沦落到逃难地步,总难免哭天抢地,更无法保持队列整齐。可眼下这支队伍并没有任何人哭泣或是露出戚容,反倒是个个精神抖擞,二目炯炯有神。行动之间更是按着自己部勒阵型森严,玄甲骑开路,梁亥特部青壮合后,老人以及健壮妇人居中,最里层则是伤员、孩童。男丁固然马上挂着长兵、甲包身携弓箭,便是妇人手中也多持刀矛,俨然是一支正在行军队伍。放眼边地,又有哪一处百姓能和这些乡亲相比?又有哪一支军马,敢保证能胜过自己的玄甲骑?阿爷在世时不止一次说过,千锤百炼方出精铁。一支精兵必要经过无数磨难乃至死伤挫折,才能一点点打磨出来,成为纵横天下的无敌之师。这番行军固然辛苦,但是这支队伍的战力也因这番际遇大有提升,便是恒安甲骑又或是河东六府鹰扬兵这等边地精锐,也万难比及。带着这么一支兵马到了晋阳,李渊怎会不重用?又怎敢让乡亲们受半点委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众多乡亲今日受得辛苦,到了晋阳必有十倍百倍的回报!徐乐也知,乡亲们能够保持这等精神,固然是有着阿爷苦心孤诣地操练打造,但也和自己脱不了关系。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此时若是首领不能凝聚人心给大家希望,再好的兵马也难以保持士气。

  众乡亲在这等险恶所在依旧精神饱满的原因也非常简单:自己的身体好了!这是连徐乐自己都没想到的事。自己这场病本是因连番鏖战损耗元气过多,又得不到恢复补充而起。斩杀王仁恭时又受了几处伤,随后又急着带大家赶往平阳。既无良医救治,也没有时间休整,甚至连一口好吃好喝都得不到,这病哪里那么容易好?不想就在罗敦阿爷死后,徐乐当晚出了一身透汗,到了次日天明,一身疾病竟然不要而愈。虽然身上外创不会因此立刻恢复,但是身为斗将,疆场受伤乃是家常便饭。皮里肉外的伤患不曾损到筋骨,根本算不了什么。

  病体痊愈,一身气力精神恢复于当下而言自然是最好的消息。这么多人性命压在肩上,若是病恹恹不能理事,或是头昏脑胀难以做出决断,乡亲们又怎能安心?当次日清晨,众部下看到徐乐骑在马上精神抖擞的模样,忍不住发出阵阵欢呼。韩大娘甚至跪下来感谢老天有眼,保佑了乐郎君也保佑了自己这干人。此事之后,大家行军便有了眼下这番精神。徐乐明白,不管自己怎么看,这些乡亲已经以自己的“部众”自居。一人之力终究有限,群雄逐鹿之时,成就功业的大将,身边必有这么一支生死荣辱与共,不管前途如何始终不离不弃的部下相随。否则就算本领再强,也不过是一勇之夫,于战场上掀不起什么风浪就会消失无踪。

  刘武周、苑君章、执必思力……且容你们得意几日。待等我将这支部众整训、扩充完成引兵杀回,必要你们血债血偿,如王仁恭一般下场!

  陈凤坡这是小心翼翼地催马赶上来,向徐乐询问:“郎君,乡亲里有些上了年纪的,又吃不饱肚子,气力怕是跟不上。不若在此暂歇片刻,再走不迟。”徐乐看着陈凤坡那憔悴的脸色,明白他的不易。这个老兵油子在神武县懒散惯了,一身行伍本领十不存一,在这等险恶环境下行军,于他而言是个折磨,不提别人,他自己先就挨不住。但是这人品性不恶,这话也不是为了自己偷懒。虽说边地百姓大多短寿,但总也有些例外存在。徐家闾有阿爷遮护,百姓生活比别处优渥,便有些上了年岁的老人留下。让他们在这种山道上行军,是有些强人所难。虽然大家咬着牙关不说,自己心里岂能没个定数?

  徐乐叹一口气:“让乡亲们且忍一忍,到了平阳大家都有好日子过。如今大家仍在险地实在耽搁不起。今晚上杀几匹多余的马,熬了肉汤给老人家们补一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