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华 第235节(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乐郎君!”残存的玄甲骑几乎同时高喝出声。不需要任何人下命令,也没有事先排演,纯粹是发自内心的欢喜。就连宋宝在内,也下意识地欢呼出声。别看现在处境依旧,可他还是坚信:这回得救了!

  万钧弩威力虽然强悍,但也有自己的短板,就是装填拉弦不易。城门处那些士兵虽然手忙脚乱地装填弩矢重新上弦,可这项工作并不是一时三刻可以完工。眼看玄甲骑纷纷圈转马头要走,城头上的骨仪第一个急得手足无措,大声道:“放箭!快放箭!莫让这些人逃了!”

  阴弘德笑道:“骨公莫忧,区区十余骑残兵败将,不过疥癣之患何足挂齿?他们人在城中,就是釜底游鱼瓮中之鳖,让他们逃又能逃到何处?只要我等守住城池不失,不让李家兵马杀入城中接应,这点人马还能翻转乾坤不成?”

  骨仪也知此时理应集中力量对付城外的大军,没必要和这几十人过不去。再说万钧弩这种武器对付大部队更有效,想要射杀十几个骑兵反倒是有些困难。可不知怎得,他心里就是有一种说不出的预感,这几十人对城池的威胁,比外面那千军万马更大。他们只要不死,这座城池就不能安宁。

  这种念头毫无道理,说出去也没人信。不过阴弘德总归是后生晚辈,骨仪又是朝中出名的耿介之臣不敢不给面子。眼看骨仪神色不快,只好吩咐道:“放!”

  嗖嗖嗖!

  摆在城头上的弩车朝着城下射击,锋利的箭头射穿屋顶、墙壁、地面,重重扎入土中。战马的鬃毛被弩矢带起的风卷动,一支箭掠过宋宝的头顶,重重落在他面前。可是宋宝并没有拉住缰绳,也没有趋避退让,而是紧催坐骑从弩矢旁边绕过,继续向前急行。

  城头朝地面射击的准头总归是不大好,何况玄甲骑军将个个骑术精湛,这一轮弩矢攒射并没有造成什么伤亡。众人在徐乐带领下紧催着坐骑向城内疾驰,没人停留或是回头,这排箭簇与其说伤人,不如说更像是给他们送行。

  然则此时骨仪不管再如何不甘,也顾不上对徐乐一行继续穷追猛打。城外晋阳大军的攻势如同山崩海啸一般席卷而至,城头所有守军的注意力都被迫转移到这大队人马身上,再也顾不得其他。即便骨仪再怎么不甘,这时也得讲究个轻重缓急。他只能在心里自我安抚,毕竟自己不是武人,对于战守之道不如阴弘德这干人熟悉。或许他说得没错,这十几骑残兵,翻不起什么风浪。

  第五百八十五章 雄都(二十四)

  万钧神弩带给晋阳兵马的伤害远比城内徐乐一行为大,乃至李世民自己都险些丧命于这巨弩之下。可是攻城大军的脚步并未因此停留,在初时的慌乱之后,大军依旧按照平日里操练熟惯的战法,各司其职向城头猛扑。

  李渊性情本就仁厚,又有北地第一世家的庞大财力以及杨广在晋阳所积存的海量财货支撑,保证李渊有足够充沛的资本厚赏三军。平日里时不时就有财物赏赐下来,让晋阳鹰扬兵早早就明白一个道理:追随唐国公,就有无穷的富贵,比起那些为天子卖命的袍泽,日子不知好到哪里去。

  行得春风收夏雨,人心换人心这个道理未必适用于高门大户世家门阀,但是对于大多数出身寒微性情质朴的军汉来说依旧适用。大家平日里得了唐国公大笔好处,全都从心里想着要报恩。不过自己身无长物,除去一条性命又拿什么报答恩主?是以李渊一挑起反旗,这些军将便都愿意为之效死。其中固然有人想要借机博荣华富贵,但也有不少人心思单纯只是为了报恩。城头上的弓弩不管多厉害,这时候也得不顾一切地冲上去,哪怕用命还了国公恩德也在所不惜!

  再说这个时候不是谁想停就能停下来的。千军万马齐动,不要说随便往回跑,就是站在原地不动都是危险的事。你自己不跑,身后的袍泽就可能把你撞翻在地再从你身上踏过去,直到把你踩成肉泥!除非是身边的人都想着逃命,否则就算是胆小鬼在这种时候也只能被动地被人群裹挟冲锋。

  李世民在初期的慌乱之后也稳了稳心神,从地上爬起来大声呼喝道:“攻城!莫让他们放出第二发弩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