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第276节(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举起八百斤巨石的武人,双手交叉放在胸前,暗中打量这个白幍巾儒生,总认为对方是个奇人。

  明明这些儒生看不起武举,应该参加文举才是,结果这个儒生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参与武举,认为兵家大事才是乱世第一大事。

  如果这样的人还不能称得上是奇人,那么天下间就没有几个奇人了。

  除了长安考场,蒲州考场、商州考场、咸阳考场等地,都出现了一些成绩突出的考生。

  这些人,可能是历朝历代的文臣武将,通过科举这种快捷的方式得到晋升,快速融入张华的势力。

  也有类似于李显忠一样,不屑于参与科举的武将,直接应征入伍,征战沙场,凭借军功晋升。

  古代,文举比武举重要,武举几乎被忽视,除了士人掌权以外,还与武将职位世袭、军功制有关系。

  军官的位置就那么多,不少武将的子孙可以得到荫蔽,世代为将官,士兵杀敌,还有可能被提拔为军官,而没有经验的武举人,难以胜任将军的位置,一般情况下,只是候补。以至于武举没有什么存在感,武举人的地位也不高。

  在张华这里,武举的地位已经有所提升,不再是摆设,还要考核兵法。

  第二次科举持续了数日才结束,主考官下令批改卷子,以拟定最后的成绩。

  张华任命谢安、韩非、姚崇三人为文举考官,李绩、陈庆之、范仲淹为武举考官,评议等级划分。

  只有甲等的考生有资格参与最后的殿试,由张华进行最后把关。

  各个考官也不好夹带私货,毕竟参与殿试者的优劣,张华可以看得出来,要是一些平庸之辈出现在殿试,说明有人舞弊。

  中天阁书院,几十名儒生在等待科举结果放榜之前,设宴谢师。

  “恩师不但传道受业解惑,而且在长安之战,救我性命,恩同父母。学生若是能够高中,定然感激不尽,终生不敢忘记恩师之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