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石洞为花岗岩砌,呈券拱形,高4米,宽4.15米,深6.35米。洞右有石台阶,拾级而上,可登思贤台。

  思贤台,筑于明嘉寓“睹台思贤”之意,故名思贤台。

  台平面呈正方形,亭为木结构,平面呈正方形,歇山顶,双层斗拱托檐,中开一门,四边有木制花窗,前护花岗石质围栏。

  曾有人云:“空中楼阁,静里乾坤。”

  青阳书院之东为延宾馆,其主体建筑名为春风楼,木结构,歇山顶,翘角,香檐,下楼外伸,由四根圆立柱支撑着,形成外廊。面阔15米,进深8米,上下两层。显得既庄严,又宁静。寓宴请宾客之意。楼两侧建成有两排厢房。

  在飞阁流丹的古建筑群中,数以百计的历代题咏碑,分东西两碑廊安置其间,为书院凭增了几分古朴的气氛。

  书院的建筑群,主要建筑均对称地布置在中轴线上,如果将此建筑比做“凝固的乐章”,那么,其中的台、堂、阁、殿,就是这部乐章中的华彩乐段,充分抒展着一个绵延数百年的主题。凝眸静观书院内那文采纷呈的匾额对联,那数以百计理念化的古碑,那疏密有致的嘉木芳卉,无不透露出浓郁的文化氛围。

  院前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史贯道溪。溪上架有一座古桥,称枕流桥。桥为石构,两旁有护栏,横跨贯道溪,桥下溪流奔涌,大石枕之,有朱熹书“枕流”石刻,故名。桥长12.5米,宽3.2米,高约10米。

  诗云:“峡急岂有心,临桥石相激;蓦惊桥上听,夕阳人独立。”描述了此桥的险要。贯道溪中的崖石上,题刻有“白鹿洞”、“隐处”、“钓台”、“漱石流杯池”等,石刻创造出深厚的文化氛围,使这里真正体现出“泉声松韵点点文心,白石寒云头头是道”的韵味。

  “莫问无空庵外事,此心聊与此山同!”青阳正是以这样的独立精神和超逸情怀,塑造着她的不朽。

  第45章 阴司召唤

  青阳书院作为青州府最大,全国最为有名的学府之一,能够有勇气来这里报名的并不多,并没有预想中的那种熙熙攘攘。

  在哪报名的地方有两个看起来胡子发白的夫子,一边在哪里引经论道,一边悠闲的喝着茶水。

  “先生,学生来此报名参加七日后的学员招生考试!”陈九恭敬的道。

  两个夫子停下了争论,看着衣着华贵的陈九,其中一个瘪瘪嘴:“一看就是那个富贵人家的子弟,是不是来报名玩的,去去去,我们学院只招真正的读书人,像你这种来混日子的纨绔子弟是不收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