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许阳 第10节(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看看舌头。”许阳对阿程说道。

  舌质淡,苔少。比较典型的阳虚之象,舌质淡是诊断阳虚的最重要指证,虚就是少,阳虚就是阳气少了,阳少了,就会有寒证。所以阳虚多是虚寒之意,虚则补之,寒则温之。

  许阳暗暗点头,他现在舌诊还是很准。

  宋强也凑过来看一眼,然后一脸疑惑地回去了。

  中医认为健康的人的状态乃是阴平阳秘,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平衡了,人自然不容易生病。

  什么是阴平阳秘,比如说阴是50分,阳也是50分,阴阳平衡刚好一百分。但如果阴少了,少就是虚,阴虚了,只有30分了。

  那身体里面阴阳就不平衡了,阳就多了,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症状,比如口干口苦,五心烦热,小便短赤等等。

  虚则补之,阴少了就补阴,让阴重回五十分,那就又是阴平阳秘了。

  但是如果阴是正常的,而阳突然发挥超常了,变成了70分,这时候就是实证了,实就是多了,阳实的症状跟阴虚是很类似的,但是阳多了,就要泻它,要用寒凉之药。

  所以中医一定要辩证论治,不能见症论治。阴虚和阳实的症状是很类似的,好家伙,你一看上火了,直接一剂寒凉药下去,那就要出问题了。

  所以中医最难的就是辩证。症是表现,而证则是原因。

  而这种阴虚阳实是无法通过现代医学设备检测出来的,现在很多中医一上来就也让你去做b超,验血,各种化验,这怎么治病?

  西医这样做是没问题的,因为这就是他们的诊疗逻辑。但是中医不是,中医讲究辩证论治,中医的药是治证的,不是治症的。以药性之偏去纠身体之偏,证消则症消。

  …………

  诊疗到这里,已经基本上可以确定是虚寒之证,胞宫虚寒。但还是不能忘了脉诊,四诊合参最为要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