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啦,我跟我爹就去买点鸡蛋,回来还要找木匠上山看木头呢,今年想多打些蜂桶,把蜂子养起来。”

  江小满简单把自己的打算跟江百川解释了一下,江百川倒是挺支持他养蜂的。

  “咱们郎山的土蜂蜜是真的好!我在外面都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蜂蜜,以前是没办法,找不到销路,养得多了,卖不掉也是个麻烦。现在不一样了,你自己在网上能开店,邮政的车子也都能开到村里,多养点,别的不说,一年够你跟你爸吃喝不愁了。”

  “嘿嘿!我也是这么想的,我也没那么大的能力,就先把我自己家这点事情做好,到时候看我养蜂赚了钱,愿意做的肯定会主动来找我的,不愿意吃苦的,就像前些年乡里号召大家种金银花,就算种苗免费送,还补贴肥料钱,最后还不是做不下去?”江小满撇嘴道。

  他不是圣人,更不是超人,没办法振臂一呼,就带着全乡人一起创业致富什么的。

  郎山的环境也不像板栗沟那边,大家都住在一个村子里,只要遇上一个负责任的带头人,就能带着全村人,拧成一股绳子干大事。

  郎山这边极少有什么聚居的大村落,当然这也是实际环境造成的——

  山下的村里地少,老百姓都靠种地吃饭,要想拥有更多的土地,就得尽量去地广人稀的地方。

  就比如他家,听说当年建水库整体搬迁的时候,是可以自己选择去新的村镇或者更远的山里的,他爸就选了他家现在住的地方。

  当时是一座山好几户人家均分的,即便如此,一户人家能使用的山地面积,也是山下的好几倍。

  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山上的日子太清苦了,但凡有点本事的,赚了钱都跑去山下或者镇上盖房子了,生活方便,孩子上学方便不说,去外面打工,挣的也比自己家在山里种地多得多。

  所以说为什么国家花了那么大的力气,举国之力去扶贫,到现在依然还有像他们郎山这样的贫困山区依然扶不起来呢?

  不是国家的错,也不是政策的错,而是历史遗留问题太多了!

  别的不说,单是这村镇人口基数太少,就把一些需要集中大量劳动力的产业给踢出去了。

  当然了,他们这里的人不争气,也是另一个原因。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