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御山河 第165节(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秋薄自小跟着北寰府大公子,北寰羽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跟着北寰将军一起在军营里学习。秋薄从小耳濡目染,对许安归说的这些话多少有些感触。

  当年南境军所向披靡,就是因为他们军粮充沛,战斗意志高亢。这离不开北寰将军在南境进行的屯田制试点。

  边境荒地甚多,若是有军队愿意去开垦,必然会有更多流离失所的人愿意在当地成家立业。边境人口富庶,征兵就不在话下,边境戍卫就更加牢不可摧。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于情于理东陵帝都没有理由不许。

  而且,这一项举措,是一直跟着当地军政,不随人走。无论谁来的当这个兵部尚书,无论是谁来做这个皇帝,都可以用这个政策继续屯田。

  东陵帝听了许安归的解释,知道这是对东陵军政是一个长期有利发展,当即点了头:“这个屯田制大方向是很好,但是兵部还是需要与户部一起拿一个详案出来。开垦的土地都要跟户部登记造册。”

  许安归颔首:“是,儿臣下去还要跟下面的人多沟通这件事,尽快制定一个方案。直接推行全国是有些困难的,可以先选几个地方试点。一开始或许会有怨言,但是等到他们尝到了甜头,怨言自然会消。”

  东陵帝点头,继续道:“第二改是官员调动。这些你点名要的人,你可了解?”

  许安归回道:“是,兵部侍郎的位置缺了很久了,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有人帮儿臣做。说句杞人忧天的话,若是日后北境开战,战事焦灼,儿臣少不得要披挂上阵,这后方若不是儿臣信得过的人,这仗恐怕也难打。”

  许安归这句话暗指什么,东陵帝很是清楚。

  北境乌族负隅顽抗,频繁骚扰,大有与东陵一决雌雄的架势。若是北境门户被人强行打开,那东陵举国危矣。

  许安归举荐的这些人,有些是东陵帝眼皮底下的人,比如说江狄,石武。有陈礼记的大儿子陈平,以及两榜进士出身的百晓。还有些人,是季凉提的。

  兵部的许多位置缺了太久,当年又死了那么多人,即便是推举,调任,也不可能把这些位置全部填平。

  只能先推举一些重要的,先走马上任。

  东陵帝对许安归推举的这些人没什么异议,接着往下看第三改,东陵帝就有些百思不得其解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