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 第131节(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该当何论?除了唯命是从,盼望他既往不咎,你们还想何论?难不成还想我带头给他个下马威?”沈崇崖快被气笑了,“大人,咱们是吏部的官吏,不说对朝堂之事最该耳聪目明,就这邸报都是咱们这里下发出去,他卓大人的能耐你还不知?”

  如果方才是沈崇崖想吓一吓众人的话,那此时,他是真的有些对眼前之人的不识时务而气恼了:“你们该知道卓大人在国子监时是被人叫作什么诨号的吧?”他朝众人冷笑一声道,“卓阎王……要我说,怕是真阎王同他烧香结义还得叫他一声大哥!咱们吏部吃了他一个天大的亏,到现在于各部面前都抬不起头来,当初的事我未经历,可只看这几日大家战战兢兢就知晓此言非虚!再加上这半年多各地方发回的人事调免,我只问各位,有多少官吏是因卓大人查撤而丢了乌纱,你们心里没有数么?”

  众人听着这话,都低着头,不敢言语。

  “你们想得倒好,是,吏部是咱们的地方,用不入流的话讲,那咱们就是此处地头蛇,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他卓大人来了吃我们一个下马威,今后咱们的日子也会好过一点,你们怕不是真这样想得吧?”沈崇崖深吸一口气,似笑非笑道,“我奉劝诸位,收收这份心思,踏踏实实做事吧!这半年,卓大人去到国内各处去,几天换一个地方,怕不是各处地方官都存了一样的心思,可你见他吃过哪怕一次亏么?哪次的邸报上有他办事不力的消息?他怕是收拾你们这样心思的官,收拾得手到擒来,根本不费吹灰之力了!我奉劝诸位,小心谨慎先论公事,没听说有人活腻了要去触阎王眉头的!”

  这最后一句,已是极为严厉的警告了。众人听后忙道遵令不敢造次。

  正当此时,外面通报,说卓思衡卓侍郎已至衙门外。

  沈崇崖也不是不紧张,他实在无辜,就算卓侍郎心狠手辣要算旧账,也算不到他头上,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他怎么会没有自己的担忧?可眼下担忧也没用,他只能率领吏部众官吏去到正堂迎接。

  吏部衙门位于尚书省苑整条街最前一处,三进堂院四面方庭三十二座屋室鳞次栉比,是六部里最宏大且华丽的建筑,单说这正堂上高悬的太祖亲书“画省凤台”四字匾额,都比别处大有来头。

  卓思衡看了那么多年实录,此时仰头张望金匾,其中典故跃然心间。

  据说太祖仰慕汉人时风,听说汉人将尚书省叫做“画省”,甚至想依此赐名,还好被众人拦住,一通道理说完,太祖才就此作罢。原本汉代尚书省为彰隆盛,以殿为公事堂,殿以胡粉涂壁,画古贤烈士,又以丹朱色地,谓之丹墀。故俗称画省,意中多风雅却少庄重,唐时诗人爱用此典,太祖起于草莽寒微,据说从前还为糊口给大户当过更夫,大概只在成事后恶补文化,背过几句杜工部岑参军用画省典故的唐词,也不知道什么具体意思,觉得好听就用。

  可能是被一群文化人拐着弯否决动议后,太祖仍旧心有不平,才赐下正堂的匾额,非要把画省二字列上,满足一下小小的心愿。

  而凤凰非梧桐不栖,想来凤台之意,便是希望吏部能聚凤鸟般的才俊官吏,不可不谓寄予厚望。

  其实太祖多英明神武,史传自有述略,卓思衡不觉自己可以评价。但偏偏是这个匾额的来历里那一丝小小的任性固执,倒让卓思衡觉得太祖也是个有趣且鲜活的千古风流英雄人物。

  此时他就站在这块匾额下,面对众人叩拜,带着非常体面的微笑,一一亲自询问姓名与官职,客气又和蔼。

  当然,他来的路上紧急用借来的冰块给哭红的眼圈消去颜色和肿态,还好吏部官吏没人看到他们新顶头上司在国子监被感动到哭得稀里哗啦的狼狈模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