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 第132节(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尚书左选的名额不定,可一般吏部尚书也不会傻到名单比皇帝的上选还长,侍郎一般也就参照自己上司,差不多人大家都保持体面最好不过。

  总之,这是考课铨选之年掌握在三人手中的两大特权。

  可是今年就有些不一样了。

  “我去拜访时请问过沈相如何安排。”卓思衡说道,“沈相今年将尚书左选也交给我一并办理,无需再去叨扰。”

  沈崇崖知道自己眼睛有时大而无神,愣住发呆的时候便会显得蠢笨,可此时,他也无法控制好自己的表情。

  眼前这位和自己同岁的人此时手里能晋升的名额,怕是比皇帝都要多了!

  其实卓思衡原本的打算是尚书左选列出后,他还是去给沈相过目好了,但这件事具体怎么操作他没有思量清楚,于是也没有告知眼前瞪圆眼睛的沈郎中的必要。

  这样看来他今年的考课铨选行事安排奏章就显得无比重要了。

  卓思衡在参观自己办公场所结束后,花费三天写成奏章上交皇帝,说是三天,然而多亏皇后早将此事告知卓思衡,他对这个位置已是研究许久,只是临时突然起了些变故,无论是太子还是沈相的安排,都令人始料未及,三天已是卓思衡在自己从前打算基础上改变策略做出重新安排的最快节奏了。

  他当面递交奏折,皇帝也在天章殿当面御览,读罢掩卷沉默,继而抬头望向他道:“很好,你初次执掌此权能拿出如此方略,可见朕识人还算堪用。不过云山,朕有一事不明,你这最后一条用意在何?”

  卓思衡就知道,不管他前面写了多精彩的考课铨选方略,皇帝的目光都会落在最后一条上。

  “回陛下,臣希望此次考课部分能与门下省通力相成,合而作绩。”

  “是因为如今太子坐镇门下省么?”皇帝表明不动声色,可问题却直击要害。

  对于皇帝的敏锐,卓思衡早有预料,他太知道自己这样做是风险与回报并存的行为,但这样的机会五年一次,下次怕是他未必就在吏部任上,此时不做便可能再没机会了。

  “回陛下,敢问陛下是觉得太子殿下难堪此任么?”卓思衡反客为主先问一句,再答道,“臣倒是以为,此次考课铨选大年与其说机会难得,不如说步履维艰,如果能的门下省御史台分负些责,也能免去沈相病缺的难弊。虽然常说众说纷纭,但考课一职能扩大众议,尤其是素来以严正著称的御史台从旁监察,更能服众。至于是不是由太子殿下负责此事……陛下,门下省即便如今是旁人领衔,臣的奏章也不过是改个称谓罢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