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生活日志 第24节(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沈丽姝还是能看出,沈爷爷沈奶奶等长辈应该就是补偿心理而不是别有所图,大概觉得平时照顾不到他们,没尽到长辈的心意,现在终于有了接触的机会,恨不得一口气全给他们补上来。

  她便也不客气的笑纳了这份好意。

  补偿好啊,刚好她有事请伯父们帮忙,这下都不需要先走流程套近乎了。

  于是吃完午饭,沈丽姝就把想要打磨一批木签子的要求,同目前跟她最熟的四伯说了。

  农闲时节,沈家人又因为这两天要欢迎他们姐弟,特意没去打零工,沈丽姝当着全家人的面说想要砍树打磨签子,自然不仅是沈四伯当即点头应允,几个伯父也都纷纷响应,人狠话不多的大伯父当时就扛上斧头出发了,“姝娘要不要一起去林子?正好你自己挑树。”

  沈丽姝虽然对木材的品种用途一无所知,但还是毫不犹豫跟着去了,加上同样要看热闹的小老弟和堂兄弟姐妹们,队伍浩浩荡荡、十分壮观。

  是的,除了沈丽姝毫不犹豫凑这种热闹,沈家还有几个女孩兴致勃勃跟着,其中就有沈四伯家的一双姐妹花。

  说起来沈徐两家都住镇上,但对于孩子们的教育可谓是天差地别。

  徐家的男孩们不管有没有天赋,满六岁都得去私塾念书,沈家却不用。

  因为沈家家底薄,等着张嘴吃饭的人太多了,真要说日子好起来也就这几年的事,这其中少不了沈家旺的帮衬,前面提到过的,沈家旺能给他们找不压价的铺子卖农产品,徐家也给过花生等经济作物种子带他们赚钱,甚至沈家人每年闲暇时节很容易找零工活,也有些是看沈家旺的面子。

  沈家人借着这层关系日子蒸蒸日上,却也不是穷人乍富,更不是天上掉馅饼,依然是他们辛勤劳动所得,哪怕如今有了一点点家底,也绝不敢挥霍。

  就像送孩子念书,沈家如今养住的男孩足足十三个,都送去念书的话,地里每年的出息恐怕都还不够给他们交束脩的,倘若只挑一两个送去读书,一来他们中并没有那种天资聪颖、一看就值得培养的好苗子,二来人丁兴旺的家族最怕不患寡而患不均。

  既如此,还不如一家人整整齐齐,都当失学儿童好了。

  沈爷爷沈奶奶是典型的封建思想,嫁出去的女儿都是泼出去的水,孙女儿自然也一样。男孩们他们都顾不上好好培养,女孩们就更不大管了。

  沈丽姝的堂姐妹们当然也会跟各自的母亲做针线学家务这些基本技能,但到了农忙的时候,她们也都要下地干活,并没有常年被拘在家中,自然而然养成了比徐家女孩们更外向大胆的性格,兄弟们能跟着去看热闹,她们也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