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爱妃太能卷了 第155节(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十来年过去,来上早朝的全是低头听令的人。

  再有脾气,也是对外使。

  对皇上忤逆的官员,通通提前投胎,或者令其辞官告老。

  要说皇上并非滥杀又一意孤行,容不得别人非议的性子,谨亲王就很了解他,只是他这些年来要办的事太多,如果官员不跟他一条心,事儿就办不成,办不好,一拖再拖,耗的是国库银两而迟迟得不到效益。

  皇上也想圣寿有限,得在有限的寿命里,干足够多的事儿,才不算白活一场,也好给太子留下一个盛世。

  草原的叛乱势力被他逐一平定,组建水师出征周边国家,又建起水路加速贸易。改良出晒盐法、发明更好的种田农具、优化火器……皇帝要求每一条推行下去,要畅通无阻,实时反馈,务求燕赤每寸国土都享受到文明进步带来的好处!

  要做许多事,自然容不得拖后腿的。

  特别是皇上他死脑筋。

  这些崭新的念头如果是天子提出来的,哪怕不凡些,百官也能用“天子非凡人,想事情跟他们角度不一样,终归有天子的道理……”

  皇帝他不,哪样是昊贵妃提出来,和他一起完善的,他清清楚楚列出来。

  好些文官武将都有微词,觉得哪怕真是昊贵妃的想法,也没标她名字的道理。

  举例乡下农村,嫁到夫家的女人捣鼓出新鲜吃食,比如说臭豆腐,客人说起都会说是某家的臭豆腐……这里的某家,自是夫姓,仿佛与女人无关,而明明是女人想出来的方子,娘家人却不能沾上半点好处。

  女人的建树,出嫁前归父,出嫁后归夫。

  独独是没有她自己的名字。

  千百年都是这么过来的,没人觉得有问题,而皇帝明知会因此让政策实行变得更困难,也要力排众议地推行……就连姜娴自己也不在乎,她觉得百年后会有人为她正名,何况许多事儿只是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提出来的,不是她比古代人聪明。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