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盖曜容华 第114节(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涟卿与魏相要看得不同,但魏相会看细则,时间进度,但重要之事的决策还要到她这处。

  陈修远早前教过她,上位者,看风险,看损失,看可能存在的不利之处,看能否承担后果。

  起初的时候,她自己就能判断的事情少,要借住旁人和她说起,分析,所以有些慢,但涟卿也问得仔细,没有怕旁人看出她不懂,也不会不懂装懂,反倒能问到点子处,对方能流利应答的,大都胸有成竹,如果开始支吾,就是这处可能有纰漏,她就越问多些。

  没有纰漏更好,无非是刚开始的时候,多问了继续,她也了解得更多些;若是有纰漏,对方也能仔细回去复核。

  刚开始时,贺之同还游刃有余,再后来,贺之同被她问得有些头大,是徐老大人亲自解惑,涟卿有知晓不少新的东西,但也看得出吏部的疏漏。

  从吏部秋调,到国子监甄选,还有礼部的登基大典和祭天大典,尤其是礼部这处,涟卿问得尤其多。

  陈修远能不开口的,尽量都不开口。

  有时是低头看着奏折,有时是在需要他提醒的时候吱声,再有时,便是涟卿问起他的时候,他才应声。

  早前陈修远大都在东宫,很少在别处露面,尤其是朝堂上。

  朝中只知晓自太傅抵京后,东宫精进很快,但不知晓太傅与东宫之间的相处。

  但自今日东宫监国,早朝结束后在思齐殿处理政务,太傅也在一处,旁人才见两人之间额默契,亦觉张弛有度

  东宫听太傅的,又不全然听太傅的。有自己的主见,也会同太傅探讨,太傅耐性,更多的,是引导东宫去想,去说,去做,极少有代劳的时候。

  所以在朝臣看来,东宫第一日监国,真的没有太多不适应之处。

  甚至,因为早前天子久病,朝中诸事一直都由魏相在照看,要事且要等魏相与天子商议之后再有结果,免不了会延迟。

  但自思齐殿开放之后,魏相与太傅各司其职,有些事情不必经由魏相处,便可直接来寻东宫,东宫这处有太傅在,很快就能回应,其实比天子在时朝中事务更流畅。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