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做这些暂且和我没有直接的关系,目前我最切身的事情,就是在尽可能保全实力的情况下,做好本分顺便锻炼士兵而已。

  ……

  “十九点斜上三角,放……”

  随着口令是噼里啪啦震响,在端成排的火铳面前扩散成一条长长的烟带,枪响到结束的时间,也变得愈发整齐。

  “这次,又多了半息……初评丙等……”

  标兵队第一火长兼训作官穆隆,放下手中计时的沙漏,对着另一个正在本子上记录的士兵道,他抄写的是一张列表,记述着不同编队和批次的士兵,每次射击前后的间隙和装填效率。

  另有人将这些表格数据统计乘某种波线图,以比较直观的方式体现这些士兵,在体能和精神上的最佳状态和持续极限,然后找出相对合理的波幅和轮换间次。

  以保持士兵战斗期间的耐力和状态,毕竟武器固然会劳损,时间长了人也会疲劳,然后注意力和准头下降等问题的。同时,在弹药充足的情况下,绞尽脑汁尽可体能的缩短射击间次,提高火力的持续性。

  除了用充沛弹药喂出来的,反复严格训练和条件反射式记忆的输灌之外,就是探索和制定相对科学的战术细节,人员和步骤统筹,来进一步挖掘武器和人的潜力了。

  在日常驻扎条件下,铳队每天至少要射击三十到五十个批次,以什和火为单位进行总体考评的基本单位,只有集体达到一定上靶和命中频率的综合成绩,作为合格标准线和优劣奖惩的评定。

  同样是末位淘汰制,优异的团队按照三六九等,在当日共给伙食等待遇上给于单独奖励,表现不合格的就只有最基本的配给,还要额外承当卫生清理,武器整备等杂务,若是多次垫底者,则要降级作为辅兵来使用,以激发他们操练竞争的热情。

  在此期间,还会时不时的加入肉搏部队的近身突入,以及射生队用无头箭进行的远程压制,来扰乱他们的射击节奏,考验他们的现场发挥和临危不乱的镇定程度。

  与此同时,我也在酝酿某种新的调整和改变。

  经过多次战斗之后,我发现独立设置的射生队,在压制持续上明显不如铳队,但是胜在反应方便快捷,初期上手容易,可以作为接敌前的过度,但是陷入胶着之后,就显得有些鸡肋了,但他他们拉弦的力气用完,就只能暂时闲下来拿起护身短刀为友军压阵,可是作为预备队让他们去肉搏只是权宜之计,显然并非她们擅长和优势,作为辅助部队又有些浪费。

  于是我想将借着射生队和铳队协作训练的时候,让射生队也学着操铳,然后打散混编如铳队作为铳手的候补,取代铳队原来的辅兵角色,原来的辅兵则解放出来,加强白兵和长矛的肉搏部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