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用献出州城为代价,请入侵家园的敌人,去攻杀自己名义上的友军,这是要闹哪般啊。

  随着我抵达郓城,彻底控制防要,特地召见了献城的代表之后,才得以明白过来,这却是某种因果牵连的使然。

  如今北朝在淮北-河南的战线几乎全面大溃,造成了各种残兵乱军四散于野,而这些流窜郓州境内的北朝残兵败将,对于地方上又实在是荼毒太甚。

  而且相对于那些乡土出身的地方团练、义勇,根本毫无下限,肆意妄为到连一同作战过的本地友军也无法容忍的程度。

  只是相对那些客军,本地武装的规模和实力实在有限,只能勉强守住几座城内而已,对于城外的广大地区,就无能为力。

  以至于这些当地出身背景的守军,宁愿转而求助于我们这些前来攻打的敌人,以献城为交换来整肃清靖地方。

  用他们的话说,不过是早死晚死的差别,但是任由这些乱兵作孽下去,不用等南军来攻打,他们先要给饿死困死了。

  就如我们当初在宋州遇到的那只河东军一般,据说是因为战事不利导致上层人士出现了剧变,影响到底下的士卒,索性破罐破摔的肆虐地方。

  结果还没等我们来攻打,倒是先与城内的团结兵内讧起来,让我们捡了个大便宜。而我的部队,当初在宋城遣散的守军中,有相当部分跑到了郓州来,也把我部的名声和传说给带了过来。

  这其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无心因果,却让我很有些感叹和唏嘘起来。坚持某种特立独行的风格和名声,果然还是有所好处的。

  这一次,就连那些私下抱怨我军法律条太过严厉的人,也无法可说了吧。

  对于这些降服者的处置,按照在宋州的惯例,将他们按照人头给口粮,各自遣还回乡。

  这个决定宣布出去,顿时一片嘈杂起来,与在宋城那种大多数人,千恩万谢的局面不同,却是有些不愿意的样子。

  一顿棍棒刀柄伺候,重新弹压下去之后,才让他们推出代表阐明缘故。

  问我们要不要就地募兵?并且协助我们剿灭那些流窜的北兵,这也行?不怕反乱么,你愿意,我还不干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