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8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相对家大业大而族人和附庸松散分布的而言,薛氏一族而因为长期处于对抗的第一线,在历代累累的伤亡和牺牲之下,家族成员相对要少而精得多,在逐步藩镇化之下也更加的抱团,而充满了某种军旅化的风格。

  就和罗氏本家的情况一般,这次和议在薛氏内部也有大量的杂音和反对。

  就连身为内宰兼正使的薛定邦本人来说,也并不完全是愿意和罗氏这个世仇求和与妥协的。但是这是本家老令公在世早就既定,并且为此筹划许久的方略,并且得到了那位极有权势的大人物,所代表地方势力的支持和授权。

  事实上这番图谋和策划,在北国遭遇亡国危机将灭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运作了。

  然后一步步的推动到现今,在老令公身故之后,就连明显暗弱不振的主干,或是充满纷争不休的几个支系,都没有办法抗拒的事情,至少是在眼下是这样的。

  毕竟,作为对抗和攻打安东诸侯的第一线,以现今薛氏已经藩镇化的体制,倾力而出或许还有一战之力,但是在后方的河北、平卢各道皆残破纷乱,无法提供足够支持的情况下,却没有更多长期坚持下去的资源和人力了。

  因此,在守土无力也无法取得长期对抗优势的情况下,以放弃一些根本保不住的东西作为代价,获取和罗氏议和的条件,然后从其他方向获得突破和补偿,似乎也就成了惟一的选择和出路。

  而薛氏让出的这三州,在长期的战争和冲突中,早就是残破不堪民生艰巨的难守之地了。

  因此慨然的让了出来,对于主体实力的影响有限。但对从大败之后恢复起来还没多久的罗氏,及其信义仁藩主来说,却是难以抗拒的饵料和诱惑。

  只是薛氏唯一的追加条件就是,以担心可能失控的血腥报复为由,不能由东宁军为首的那些前沿的部队去接管。

  而具体的移交和接防,必须由来自罗氏本藩的军队牵头和负责,这才是其中的某种关键。

  只是薛氏就算让出了三州之地,也依旧据有中原诸道,进入东北诸藩列国的重要通道——辽西走廊。

  在这片沿海的长条形平原地区上,分布这至少七座大型城邑和十数座堡寨,是连接平卢与安东道最短,也是最近,最是方便的一道通道。

  因此,在薛氏为首的安东诸侯,投附了北朝之后,就算是长期处于被压制下风,也依旧得到来自北朝大力的支持,而始终屹立不倒。

  而安东诸侯想要组成联军侵袭中原的话,也就只能从北方绕道山外草原,而试图从大同一线寻求突破,期间要侵扰和穿透诸多草原诸侯势力的领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