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3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只是从辽城中接手过来的那些人才,就要比较审慎和斟酌着使用了。虽然说答应了安置的条件,但我可不是要接手过来一群,需要高高供起来的大爷。

  淮东只能保证他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想要获得相应的待遇和地位,就必须以自己的技艺和本事,做出相应的表现或是贡献才行。

  因此,我的初步打算是,为了避免某种外来影响和抱团的可能性,绝对不能在地方直接使用他们。

  特别是现有政权中的职位,只能象征性的安插上一些作为标榜。

  然后,剩下的人员当中,比较年轻尚有可塑性的,就送到官办联校里去;按照各自经过手事务类型,进行时间不等的回炉再造(或者说是,直接或是间接的再洗脑和日常输灌。)

  而那些较为年长而三观什么的相对固定的人,也不能浪费和闲置起来;他们可以作为各级的编外教员,去传授自己的职业经验和处理事务的手段。

  等经过了长短不等的表现和考察期后,确认已经有所归属感和相应的贡献之后,再派遣到那些新开拓的地区,重新作为淮东的一份子开始新的人生轨迹和晋身的道路。

  以他们的基础和经验,如果愿意接受和主动学习新事物的话,其实也不难从最底层的位置脱颖而出的。

  这样随着地盘多次扩张而造成的,相应政权架构中的人员紧缺和事务繁忙,在三两年之间就会陆续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了。

  后方有信使赶了上来,却是留在辽城内的别动队,配合城外的小队骑兵,顺手处理一下,那些本阵走后就马上跳出来的不安定因素;

  还给可能进城的地方,多设了几个坑。又在南门外和东门,各自截杀了一小队,试图出城报信的奸细,将他们的头颅插在了原野上。

  这样,多少可以延缓一下,城外那些叛党反应过来,并且有所举动的时间吧。

  ……

  与此同时……

  暂编安东骑兵营的校尉刘唐,也紧紧夹着马肚子,游曳在辽城之外的郊野当中。端着一只短管的咫尺镜,细细打量着远方,但是耳朵却在关注着身后的动静。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