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9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然了,这其中有多少是看在罗藩世系管领安东的余泽和名分上,又有多少是被淮军先定内乱后破外虏,而一时无两的赫赫威势所摄,就不好说也不得而知了。

  当然了,我也多少需要他们的支持,哪怕是在名面上或是形式性的支持也好,可以名正言顺的给他们分派任务和职责,为我接下来大刀阔斧推行的举动,省却下不少麻烦和周折;

  毕竟,如今大战平复下来,后续工作当中重中之重,就是农业生产;

  虽然一些越是靠北的地方,就越是容易因为战火绵连,而耽误了粮食作物的农时,但是后续跟进的淮地农官们,还是带了其他据有替代性的经济作物种子和相应的生产规划,以便将这些落荒的土地资源和剩下的生产周期,给充分而彻底的利用起来。

  当然这还只是表面上的理由和做法;

  从短期效率上看,通过这些集体组织的农业生产活动,也可以吧这些新纳入掌控的游散人口,给变相固定和约束在特定的范围之内,而减少各种维持秩序和赈济的成本,以及抑制和降低他们被人煽动、裹挟起来作乱的风险。

  这是从长期边关那些流民过程中得出的额成熟经验和阳谋;只要能勉强果腹不至于饿死,又整天有事做而满个不停的人群,就基本没有那个多余的时间和精神,去想东想西的传播谣言或是做出一些串联抱团的事情来。

  而从更加长远的方向上说,则是通过这种在安东地区专业和集中性性的产业区域规划布局,来与淮地形成某种互补的共生关系;也是从经济命脉和民生需求上,给变相的捆绑上淮镇的战车。

  而相对单一的区域经济和生产结构,也可以变相的减少叛乱和反抗的风险阈值。毕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淮镇主导的宏观调控和资源互补的话,他们大多数就得面临饿肚子或是生计无着的风险和危机了。

  毕竟人心也许会随着时过境迁而变,但是既成事实的切身利益,却是没有那么容易被改变的。

  然而在这方面,就属于迷样生物所擅长的行事风格和手笔了。这也是她来到淮地之后,通过各种细节上的拾遗补缺和成效追加,给我带来的行政执行力和资源调配上的明显加成和增益。

  事实上,就是在我家的后宅里,也有一个专门的负责调研和制定各种经济计划,对工农业生产规划进行评估的部门,在辅佐她相应的日常工作。

  为了满足和填补这个方面的需要,这些年积攒下来农学方面的几百名实习生员,还有几十位从淮镇各地抽调过来,或是老练稳重或是年轻富有干劲的官员,组成各级的搭档班子而负责具体的执行和操作。

  毕竟相比地势狭长多山的辽西,辽东之地被经营了数百年二三十代人,各种田土、牧场、畜厩、矿产和林木等资源,也已经被高度开发或是发展的相当成熟了。

  光是辽河流域的黑土地带,在后世依靠机械化作业和化肥农业,就开发出六千多万亩的耕地来;这个年代虽然没有这么夸张,许多地方还是相对贫瘠的山丘,或是海水浸渍侵蚀出来的沼泽和盐碱地,但辽河两岸日积月累经营和拓殖下来,开发过的田亩也已经达到数以百万计。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