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9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我在淮南的行程还在继续着,既然有所好消息,自然也有相应不那么好的消息。

  正所谓是治大国如烹小鲜,最讲究火候和分寸,作为一方的统治者也没有例外,做过火了不行,火候不到也不行。

  如今,淮镇还有一个比较隐性的普遍性问题——钱荒,也就是日益增长的生产力和资源产出,与市面上流通的货币,逐渐产生脱节和滞后,而导致通货紧缩的预期和潜在忧患。

  虽然目前还没有怎么显露出来,但是一旦随着越来越多地方,解除相对严格而规范到生活琐事细节的编管,而进入正规编户齐民和人口有限自然流动的日常态;

  原本通过供销体系和配给制度,只在内部消化和调剂的产出和资源,所释放出来的消费力和需求市场;将汇聚成一股令人无法忽视的巨大潜流和庞然浪潮。毕竟,就算有各种兑换卷和配给票作为辅助,但人的本性是有机会都会去尝试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的。

  虽然可以通过私下增发代币和其他实物配给卷来暂时缓和之,但是这个世道的大环境下,多数人还是更认真金白银的宝货和贵金属钱币。

  虽然淮镇当初并不是没有经历过以物易物之类的阶段,有且由此建立起相对成熟的牌价定位来;但是真要重新倒退那个初始程度,哪怕不至于因此崩溃而只是有所动荡的话;那也代表着怀镇这些年的相当部分建设成果,包括经济活动和金融信用上,都要由此打了水漂了。

  而如今淮镇有来自胶东和辽东、夷州等,数处较大的金矿和银矿的产出,再加上历年的战利品和收刮战区所获的积累;在作为大额商业活动和金融信用保证的金银储备上,暂时还不至于出现什么问题。

  反倒是日常民生所需的小额白铜钱、黄铜钱和青铜钱的市场流通量,开始呈现某种短缺和枯竭的迹象。毕竟,光靠金银宝钱是无法取代和满足,这些占据社会底层大多数人口的日常流通需求。

  像是那些小说影视题材里动不动拿出金银,或是大额银票来付账的场景,固然看起来很美,但是却是只有在商品经济已经发展大为丰富的明清两代,而伴随着整体通货膨胀才得以正式出现的产物。

  在此之前,至少缺铜这一点却是暂时无解的,因为这也是中国历史上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曾经面对过的老大难问题,而在偌大的北方地区原本就不怎么产铜,而外来输入铜料的来源同样是相当的有限。

  后世也是到了云南的铜矿大发现之后,才得以逐步缓解的。

  因此,那些封建王朝的对策,差不多都是依靠自身足够大的体量和经济规模规模,一方面通过有限的政策干涉和引导,限制商品流通规模来压制其影响;一方面则是通过牺牲相当程度的国家信用,来强制压榨和收刮民间私藏的铜钱铜器;以此度过一次次的难关和经济风波,直到再也维持不下去而迎来改朝换代。

  而如今南朝大梁除了盛产铜矿的南平府和黔中道(今云贵高原大部)之外,还有来自天竺、安息等地区和外域,乃至海外各洲的铜矿输入,才能维持了若大体量的基本流通需求。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