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盗跖?”

  赵无恤知道这是大野泽方圆数百里盗寇的大头领,这名字后世几乎无人不知,原来也是这个时代的。

  但无恤冥思苦想了半天,都没想起来他的事迹,只记得战国时有人评价说,盗跖是“天下善用兵者也”!

  “也不知道究竟是怎样的人物,廪丘离大野泽也不远,而历山、雷泽、大野泽之间的卫国濮阴之地也是我志在必得的地方,所以今后保不准要和他打交道,回邑之后可得尽快开展征兵,为这个冬天做好防盗准备!”

  ……

  从廪丘到曲阜,路途至少要五天,得经过三百里路程,过了高鱼后,便是鲁国重镇郓城了,这也才走了三分之一的距离。

  虽然已经快到仲秋,但郓地靠近濮水、大野泽,气候卑湿,所以依然很炎热,秋老虎一照,无恤等人穿着宽大的深衣广袖,顿时汗流浃背,只感觉是在蒸桑拿,无恤所带的骑从虞喜,护卫穆夏等人也流了一头一脸的汗,却犹自甲胄不卸,警惕地看着四周。

  在太行遇袭后,军吏们愧疚之余也痛定思痛,已经总结出了一整套护卫的经验,所以如今百人之中有长矛兵、有剑盾,还有弩兵,人人都是挑选出的精锐,足以结成赵无恤传授他们的特殊阵型。

  能说会道的子服何客串起了向导,他介绍道:“成公四年冬,鲁国为加强防御,于济水、濮水以西,大泽以北筑城名郓,地临曹、卫,一旦有事常常聚军于此,以防侵轶,这便是郓城的由来。”

  赵无恤颔首,郓地也是一处交通要地,濮、济水道连接着齐、鲁、曹三国。

  他站在张着旌旗和装饰纹章的驷马戎车上放眼望去,却见郓城之地沼泽遍布,传说当年大禹判定这里是“厥田惟中下”,是比较瘦薄的。

  但历经鲁国西鄙一代代先民勤劳的整治、劳作,如何也已经十分适宜耕作了。因为春秋时气候比后世要温暖潮湿,所以雨量充沛的郓城特别适合种植水稻。

  路东数里外的田野上,在萧瑟的野树、丛生的杂草间一条条引水的沟渠蜿蜒南来,流往北去。

  子服何也不是第一次路过这儿了,他感慨道:“往年没有灾害的时候,每到秋收,行於午道之上,放目四望,入眼尽是沉甸甸的稻穗随风起伏,金黄可爱,而现下野上却狐兔出没,近乎荒芜。”

  在成乡甚至亲自以身作则下过地的赵无恤也觉得可惜:“这么好的渠、这么好的田,本该是人间乐土,现如今却如此冷清!这田中杂草丛生、灌木簇簇,因为齐人过境毁坏了不少田地,秋收恐怕要耽误了,但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若不立刻加以整治,恐怕会耽误冬种和春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