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成为孔子门徒也不过数年时间,却迅速成了最受重视的弟子之一,因为天性较迟缓、稳重,所以孔子鼓励他要勇于实行。

  冉求礼貌地朝赵无恤和孔子一拜,又朝三位师兄弟微微一鞠,这才垂目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城邑,如果让求去治理,等过了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非求之力能为之,那就只得另请高明了。”

  他说完后,抬眼看了看朝他微微点头的赵无恤,手心出汗,有些紧张。

  孔子垂眉皱起,冉求很谦虚,面对外人的时候,可能表现得很谨慎,才华不外露,甚至会给人一种“此人怯弱”的印象。但作为对他极为了解的孔子,却深知冉求极有胆气。

  若是鲁国有难,敌军兵临城下,一如那日赵大夫所说“虽千万人而往矣的”,或许就是这个弟子!

  但冉求也容易妥协,容易退缩,只是一只脚踏进了孔子之学,并不能称为“仁”,难成大器,这让孔子有些微微苦恼。

  赵无恤倒是对冉求“能则曰能,不能则曰不能”的做法比较赞许,一个听话谦虚又能干的手下,是他比较中意的,而且冉求的目标明确,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说的不就是甄邑和廪丘么?

  赵无恤意在冉求,冉求也意在效劳,可谓不谋而合。

  孔子又问:“赤,尔何如?”

  公西赤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弱冠少年,刚刚举行了冠礼,被孔子字之为“子华”。他和赵无恤年纪相仿,还不是登堂弟子,一直跟着闵子骞学习。

  然而就在早晨,宰予师兄悄悄告诉他,今天这次陪同赵大夫和夫子前来竹林小坐,其实是因为夫子向赵大夫推荐了他。

  他心里大惊:“子渊师兄,仲弓师兄,子骞师兄,还有子我师兄无论是学问还是才干,都比我强出了许多倍,夫子为何不推荐他们,反而推荐了我?”

  公西赤忐忑之下,颇有些结结巴巴地说道:“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但愿意学些东西。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大概可以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他的话语里充满了不自信和不确定,孔子笑容更盛,那天赵无恤向他询问能否让冉求出仕为政,他思索片刻后便向无恤推荐了子路和公西赤两人。理由是子路也有领军治邑之才,而公西赤则娴熟礼仪,又是鲁国西鄙之人,也是冉求的母家表弟,可以作为协助。

  不过他又声称,必须听听弟子们的志向,才能决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