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夫子可是说过的:“放于利而行,多怨!”

  不过他本性就是个喜好侈靡和利益之人,喜欢华丽的轻裘,还有高车肥马,所以孔子说他“不知其仁也”。何况表兄冉求也告诫过他,当大夫为政的理念和夫子教授的东西相悖时,以大夫为准,所以公西赤对这里的气氛还能适应。

  君君,臣臣,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这是作为人臣,基本的忠诚问题。

  赵无恤是个好主君么?在公西赤看来自然是的,勤政爱民,生活简朴,这样的大夫在鲁国点着薪柴都找不着几个。

  既然如此,那主君的话自然就得听着,“吾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那是孔子,不是他更具有妥协性的弟子们。

  于是公西华诺然受教。

  而且,他还在心里安慰自己道:“夫子也说过,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大夫虽然言利,却是为了更好的治民,这是大节,大义!”

  赵无恤没了方才的盛气凌人,他和蔼地对这个同龄人说道:“至于为这些行政之法追溯缘由,引用诗、书来证明其合乎上古之治,就靠子华的笔削了。”

  除了负责祭祀和接待宾客,处理文案外,公西赤在赵无恤势力里一个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把这些集权的措施美化,说成三王、周公之治……

  这也是赵无恤眼中,儒家子弟中的“文学礼仪”之士最大的用处。

  那就是为统治者吹嘘,为冷冰冰硬邦邦的行政法令粉饰上一层合乎礼仪的光环!

  ……

  公西赤绞尽脑汁,还真的引经据典,为赵无恤的“什伍”制找到了依据。

  “《周礼》言,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乡遂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齐国管子亦有五家为轨,十轨为里。”

  “今日大夫甄、廪丘之政,虽名为亭、里、什、伍,看似不同周、齐制度,实则是周礼与管子之政的结合,与周、齐善政无异,岂曰不合礼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