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扁鹊感慨道:“不可能了,弭兵之盟还维系的那些年尚好,但从吴师入郢开始,就老朽所见,吴楚两国争于攻取,兵革更起,淮汉之间城邑数屠。此番齐国攻夷仪,赵氏败之于西鲁也是一样。败绩之军,死者蔽草,尸且万数;若逢饥馑之岁,则饿者满道,温气疫疠,千户灭门,这是常态。”

  “何苦来哉。”

  后世深入骨髓的大一统观念,浓郁的文化熏陶,让赵无恤眼中对无论晋、齐、秦、楚,甚至于在春秋时中原人看来是蛮夷的吴越,纵然如今互为敌人和竞争对手,却没有太多的此疆彼界,不会有灭其国还要亡其族的残酷想法。

  因为他知道,不用几个世纪,当秦汉第一帝国形成时,所以以上邦国族别都会真正融合成赫赫华夏。

  争霸统一的战争必有死伤,但像伊阙斩首二十四万,长平埋骨四十万等惨重杀伤,即便是记述夸张,哪怕有其时代的合理性,但在无恤看来,每一条在战后屈死的生命都是极为可惜的。

  冠带之国何苦难为冠带之国?

  反正他是绝不会超越自己的底线,去做“人屠”的。

  以前的感触还不明显,但雪原之战是赵无恤参与过的最大战事,齐赵双方当场死伤数千,更多的人却是在战后治疗无效死去的。伤病营房里的嚎哭和惨叫,还有那带着腐败的死亡气息,让巡视其间的赵无恤印象深刻,心生忐忑。

  所幸有扁鹊,这才让赵兵的伤亡降低到了一定程度。

  这时代的苦难又何止战争一种?疫病横扫而过,一邑二三成人口消失是常态。

  无恤道:“然,正如诗言:旻天疾威,天笃降丧;瘨我饥馑,民卒流亡。本来这些是由周室天子来赈济的,此乃为人君,为民主者必行的义务之一。可到了平王东迁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霸主迭兴。于是扶助诸侯,防治疫病灾荒的职责也落到了侯伯的身上,当年齐桓公和管子做的就极好。”

  “到了晋楚争衡时,在第一次宋之盟上也有盟约,曰:凡晋、楚无相加戎,好恶同之,同恤灾危,备救凶患。那几年里但凡王室、诸侯有灾荒,晋侯或执政还是会召集诸侯共同输粟,出劳役去救援的。”

  第一次弭兵之会上的这些盟约,到了第二次弭兵之会时依然有效,那四十年算是中原不可多得的好时代了。叔向、季札、子产、晏婴四杰辈出;老子、孔子、扁鹊、邓析等开后世百家先河的人也成长于这时代里,并不是巧合。

  “但如今诸侯也失权了,礼乐征伐由卿大夫出,说句不客气的,晋国六卿中,除了我赵氏还心存邦国外,其余都是乐于私战而缺少公义之辈。于是,同恤灾危,备救凶患的举措也无人主持。所以正如晏子和叔向大夫所言,现在真是到了季世了,今岁有疠疫,万民多有勤苦冻馁、转死沟壑中者谁不胜数,见者心怜。我虽为卿族、大夫,也是如此。”

  赵无恤说的诚恳,扁鹊也忘了方才的小小不快,他知道无恤新奇的想法和主意最多,便焦急地问道:“那小君子觉得,应当如何做,才能挽救此季世,让民众少些苦难?”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