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任谁都看得出赵无恤对此事的重视,从这时候起,西鲁思想界的各方力量便开始暗潮涌动了。

  对赵无恤终于开始在领地上推广教化,孔门弟子极其兴奋和欣慰,他们上蹿下跳,很想将孔门那一套全部复制到官办的小学中。

  但赵无恤是有主见的,他从一开始就不打算帮儒家开分部,且对他们潜移默化的渗透极为警惕。

  “我打算在小学中教授四科。”赵无恤早就敲定了一切,容不得有人见缝插针,在正式宣政时才公布了这个秘密。

  “第一是礼科。”

  只听到一个礼字,以公西赤为首的孔门弟子们便高潮了,他们欢呼雀跃起来,然而聪明的宰予也察觉了赵无恤这所谓的“礼”与儒家之“礼”的细微差别。

  晓大宗小宗之序列,辨长幼之先后、明父子兄弟孝悌之节,这些是儒家礼的基本内容,也是维系一个阶级社会必须的锁链。但还有一项,普遍的上下尊卑和忠诚,到了这儿,却成了忠于赵氏主君,忠于赵无恤。

  用后世一项早就过气了的理论来简而概之的话,那就是赵氏政权始终代表着昊天的意志,始终代表着华夏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始终代表着西鲁广大民众的利益……

  在一群天真烂漫,崇拜英雄的八九岁男孩耳边开始强调这些,一直洗脑到他们成年行冠为止,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连赵无恤自己也不敢打包票。

  乐观地估计,大概能顺利地引导学生们脱离低级趣味的宗法、家族、地域限制,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投入替赵无恤赴汤蹈火的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吧。

  说白了,这所谓的礼科,除了课本不大一样外,其实就是后世从小上到大的思想政治课了……

  第473章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若是放在后世,赵无恤这种只强调士对主君忠诚却忘了国君的行为,一定会受到众儒生口诛笔伐的。

  但好在这是个流行“家臣而欲张公室,罪莫大焉”的时代,且不说各个如同独立邦国的邑。鲁国之士也曾一度只知道效忠季氏,不知道鲁侯。孔子及其弟子也在列国间跑来跑去而无常主,他虽然提倡臣事君以忠,却没强调过具体要忠于哪个君。孔门弟子们的觉悟没孔丘高,也没觉得赵无恤这么做不对,这便是时代的意识在作祟了。

  还没等公西赤等人从小学四科以礼为首的兴奋劲里缓过来,接下来一一公布的三科和各自占用的时间,便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极其严重的挑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