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0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行,家宰恐怕他看不上,但以郑国现在的格局,驷歂顶天也就能扔出去一个上大夫……

  驷歂决定慢慢再纠结这个问题,他亲切地抚着子贡的手道:“我相信,这的确是赵氏的诚意……我会将此事禀报给国君,再在君前召集其余五卿召开公议,尊使可去馆舍休憩,等待消息。且放心,此事必能得到郑国君臣首肯!”

  第701章 当国

  郑国的宫殿区位于西城之内,有大宫、北宫、西宫等。大宫即太庙,北宫为郑伯寝宫,西宫为国君和执政治事之所。

  郑伯胜是郑国第十八代国君,他才继位三年,刚刚到及冠的年纪,所以也没什么机会参与政事,郑国的军政大事,都是由七穆决定的。

  七穆既团结又斗争了百年之久,已经到了“若将亡之,则亦皆亡”的程度,比起鲁国三桓团结多了。他们世代把持郑国卿权,交替执政,形成一支强大的卿族集团。

  所以尚在北宫的郑伯胜对子贡入郑的事情茫然无知,七穆却已经在西宫中开起了小会,讨论赵氏递过来的“芍药”了。

  “这芍药,香甜,却有毒。”

  子产的儿子国参六十余岁,本来都告老赋闲在家了,今日事关重大,又被请了出来,他用鸠杖敲打着地面,淡淡地说了这么一句话。

  长者发言,罕达,丰卷,印癸,良止四个小字辈都不敢说话,面面相觑。

  子产遗泽仍在,驷歂对国参很是尊敬,他恭敬地说道:“老卿士说的在理,但赵使的提议的确十分诱人,或能解决困扰我国百年的‘国小而逼,族大宠多’弊端,更何况……”

  他看了旁边的大司马游速,示意他说下去。

  “我是不愿与赵氏在野外交战了。”游速乃武夫,一向少言,除了作战下达命令的时候。

  因为他们父辈子产和子大叔的关系,国氏和游氏关系最好,游速就像国参的侄子一般,国参皱眉问道:“为何?”

  游速言简意赅:“打不过。”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