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2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老子沉思已久,笑道:“这样来理解倒是新鲜,君侯之言,发人深省,这一趟,老朽果然没有白回。”

  赵无恤摊手笑道:“翁过奖了,无恤只是觉得,如果到了夏朝,还有人用有巢氏和燧人氏的办法生活,一定会被鲧、禹耻笑。如果到了殷周,还有人把夏代的事情作为要务,一定会被商汤、武王所耻笑。古今风俗不同,侯王应该采用的措施也不一样。如果想用宽大和缓的政策去治理剧变时代的民众,就好比没有缰绳和鞭子却要去驾驭烈马一样,就会产生巨大祸害。”

  “同理,现如今若是还遵循小国寡民的上古格局,放任诸侯分裂,也是不合时宜的。”

  “如今的天下,与数百年前已经大不相同,道路已经将九州各国连在一起,诸夏与蛮夷泾渭分明。各国文字相类,习俗相似,这是华夏先民经过数千年改造自然的结果。但各国却又被不同诸侯统治,诸侯各有私心,为了夺得霸主之位,为了增加自己的土地,几乎无岁不战。”

  “要如何结束这乱世?翁肯定也曾苦苦思索过,所以我才设想,若是天下再度归一,统一号令,那样的话,世间就能再度安定了。”

  赵无恤展开了他对未来的畅想:“若是诸国统一,战士就能从战场回到农田耕作,商贾就能不必担忧关隘阻隔,海滨的士人可以云游到漳水就学,甲兵则藏于府库让它们生出虱子来。而官府也能将用于战争的钱帛,花费在改善民生,修缮沟渠、河堤上了。所以我认为,一天下,这不但是我个人的私心,也是天下百姓共同之愿!众志成城,众口铄金!”

  老子已经听懂了赵无恤的想法,说道:“自然的格局和百姓之愿都齐了,所以君侯就想做有巢氏、燧人氏、禹、汤、文武一样的圣人,来推动这一进程?”

  赵无恤颔首,掷地有声:“然也,这就是我赵无恤的大道!”

  ……

  当再度回到室内,品味着新泡的茶时,老子忽然觉得,这里面的味道,与之前刚来时品尝到的,已经大不相同了。

  而他对赵无恤的看法,也比之前深入了许多,虽然此子以推动大道的圣贤自居,有一些狂妄,但纵观他这二十年来做的一切,也的确有其骄傲的资本。

  此子看上去礼贤下士,其实啊,内心高傲得不行,他莫非有种错觉,认为自己真的能前看五百载,后看三千年?

  赵无恤却不知道自己不知不觉流露的气质,被老子打上了一个“傲”的符号,再度避席问道:“翁若是觉得方才之言有几分道理,可有什么能够教我的地方?”

  老子晒然:“老朽说千道万,终究没有实证,君侯有计然等人辅佐,何必老朽多言?”

  赵无恤坦言道:“我虽是诸夏侯伯,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会有贪欲,有犹豫,有迟疑,方才与翁一席话,对自己想做的事情倒是清晰了不少,若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还望翁能为我指点出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