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骨 第2节(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声音平静温和,尚带少年人特有的喑哑,他手中并未握卷,这些文章都是自他心中的默诵出的。不过是世家子弟开蒙用的千字文,他平声诵出,宛若寒泉溅落,流畅而安宁。

  在竹林外扫地的小僧见温昭明驻足,也与她赞叹道:“这是藏山精舍家的小公子,姓宋名也川,今年也不过十五岁,每隔五日便会来寺中为这群孩子讲学。也会有人专程赶来听他授课。”

  他恰巧转身,温昭明看到了他的眼睛。瞳仁漆黑如墨,沉静又带着万川归海般的寂然。羽睫随他眼睛的眨动,宛如蝶翅轻展。他下颌微抬,身姿如竹,树影摇动之间,他少年风骨,眉目清朗,宛若一只振翅欲飞的鹤。周围听课的游人中亦有人发出赞叹声。

  宋也川并不曾理会周围人的赞美之词,山林之间,只有他宛如秦筝般的嗓音淡淡响起。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他诵一句,孩童们便摇头晃脑地跟着念一句。

  这幅画面竟出奇的祥和。温昭明微微闭上眼睛,耳畔除了山间风声,便是少年金玉一般的嗓音,檀香微微,钟罄袅袅,果然最是能静心。

  直到人群中有人轻嗤一声:“沽名钓誉。”

  温昭明循声望去,说话的是一位二十岁出头的青年,见众人的目光都聚在自己身上,他一时间有几分自得。“他如此这般汲汲钻营,为的不过是今年秋闱时能由督抚为他做保举罢了。”

  人群中自然有人信,有人不信。那人便继续说:“诸位也不想想,秋后他便要入京科考了,这群孩子所学的知识便中断了,既然半途而废学与不学又有什么用?”

  宋也川像是不曾听到这边的争论,他微微躬身,拿起一个小童的课本,翻过两页后用右手轻轻点出一个字:“这个字写得不对。”他捡起一根树枝,在沙地上缓缓写下一个迩字。

  温昭明发现这个少年长了一双极好看的手,指骨分明,白皙而瘦长,可以在手背上看见青色的筋络。沙地上的字虽然是用正楷书写,依然能看出章法遒劲,浑然天成的行文来。微风徐徐,他的发丝与衣袍被山风一齐吹动,好似水波荡漾于衣袂之间。

  “穷人家的孩子没钱上私塾,幸好有寺院可以让他们识文断字,公子不愿为他们授业解惑,也没有建书舍广纳寒门弟子。若他日宋公子因畏惧人言不再授课,公子你说,哪个更可怜?”

  众人循声看来,人群中站着一位年轻女子,她声音虽不高却带着不容辩驳的坚定。她五官秾丽,明眸善睐,脸上带着盈盈的笑意,唇边梨涡隐隐。虽然没有刻意着华服,从发间首饰到裙上的刺绣,无不彰显出金珠宝玉的堆砌与盛世王朝的奉养。

  温昭明像是一槲光华璀璨的明珠,光彩照人,让人看到便挪不开眼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