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植的炉子设计得很成功,烧了一天把六锅原材料全部烧成了玻璃热液。玻璃液分别进入退火通道退火后,李植检查玻璃试验品的成色,发现第三个坩埚里加了硼砂的玻璃的透明度最好,算是找出了最优的配方。第二炉玻璃李植又微调第一炉找出的最优配方,直到找到较为完美的配方,这才作罢,开始制作成品。

  第三炉玻璃,李植就开始用模压器模压玻璃用品了。李植用生铁制造模压器,模压器上抹上一层用桐油调和的木炭粉末,防止铸模和玻璃黏合。一个坩埚的玻璃液倒入退火通道降温后,将一些玻璃液被倒入铸模,工匠们压下铸模压具,迫使玻璃液体在模压器中成型。待模压器中的玻璃冷却后,一个圆形玻璃杯就做出来了。

  透明的玻璃杯做出来,放在桌子上十分美观,散发着水晶般的皎洁光泽。蔡怀水大呼神奇,兴奋地跟在李植后面左看右看。

  “东家,做成了!做成了!这下我可以去娶翠儿了!”

  五个打下手的匠人也是满脸惊奇,看向李植的目光中满是崇拜。

  这个时代玻璃是绝对的奢侈品,这么大的透明玻璃杯匠人们都没有见过,放到市场上去卖肯定可以卖个好价钱。

  不过李植拿起那玻璃杯仔细一看,却发现了不足之处——玻璃杯杯壁里还有一些气泡。这些气泡不但有碍美观,而且会让玻璃杯变得脆弱,容易破裂。

  李植想了想,觉得还是澄清的工作没有做透。

  李植决心要干掉这些气泡,于是在新一锅玻璃热液中加大了食盐的投放量。食盐放多以后气泡倒是减少了,却让整个玻璃液乳化了,做出来的玻璃杯变得不再透明,变得像是后世的磨砂玻璃似的,让李植大失所望。

  李植想了好久,决定还是维持原来的食盐投放量,增加搅拌的工序!他找铁匠打造了几十根铁棍子,让匠人们在玻璃液冷却前不断搅拌坩埚中玻璃热液,把玻璃热液中的泡沫尽量搅拌冒出,这才加入食盐做澄清剂。

  加入了搅拌程序后,李植指挥工匠们将这一锅玻璃倒出模压。新一个玻璃杯做好后,李植惊喜地发现气泡基本没有了。他得到了一个晶莹剔透的圆底玻璃杯。

  看着这个完全透明基本无色的玻璃杯,李植感觉银子在朝自己挥手。

  第0084章 京城营销

  李植一边让工匠们批量制作玻璃器具,一边就准备如何营销这种高级用品了。

  这个时代大明无色玻璃制品很少,欧洲虽然有威尼斯商人等可以生产无色玻璃,但一来无色玻璃在西方也是昂贵奢侈品,进价不菲,贩卖到中国未必能够盈利。二来从欧洲海运玻璃到大明十分艰难,海上风大浪大海船摇动玻璃极容易破碎,所以在大明鲜见无色玻璃制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