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和韦老大一个班的袁进一铲子铲进泥土里,笑道:“那是,这草木灰是最好的肥料。我听排长说,这福建的寻常水田一亩地能产二石五斗的稻谷。我们烧出来的这些田这么肥,收成还要高!”

  韦老大也参加了士兵夜校,如今也能算数了。他站在那里算了算,说道:“这来新竹的开荒农民,富得流油啊。”

  袁进笑了笑,又铲了一铲土到推车上,没有说话。

  韦老大想了想说道:“我要写信给我那些发小们,让他们赶紧报名来台湾开荒。虽然我不能做军官把他们招进范家庄,但来新竹做农民,也不比当兵差多少啊!”

  第0334章 福尔摩沙

  从一月到四月,李植的纺织工厂一直在扩大生产。

  李植的李家精布质量好于市面上的手织布,十分好卖。但如果倾销到大明各州县,会让在家纺纱织布的家庭妇女破产,造成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最后会变成政治问题。所以李植一直没有大规模上马纺织工厂。

  但轮船开通了平户的航线后,李植就拥有了日本市场,可以把物美价廉的李家精布倾销到日本去了。

  当然,机械化大生产的李家精布倾销到倭国去,也会造成倭国的织工破产。不过那是倭国人的问题,李植就懒得考虑了。

  这一段时间李植的贸易船队一直在跑台湾航线,纺织工厂生产出来的棉布都堆在仓库里。李植准备让船队继续跑台湾跑到五月中旬为止。农历五月中旬到八月底这段时间东南沿海会有台风,船队就抽出来跑天津—平户航线,避开台风。

  到了四月底,李植又招募佃农,开始在青县和兴济县的河流两侧开垦二十万亩私田。虽然在台湾开垦的水田收成更高,但天津的建设也不能落下。天津毕竟是大本营,本地有大量农田还是有利于当地的稳定和繁荣的。毕竟台湾的大米要跨海运来,谁也不知道海上会不会出问题。比如台风期间,舰队就不能在两地来回跑。

  郑晖不在天津,李植便让李兴负责组织开垦新田。如今李植在天津的威望如日中天,各地的守备都极为巴结李植,地方上的缙绅也不敢阻拦李植修灌溉水渠。在各方的配合下,开垦新田基本上没什么障碍。李兴虽然第一次干这个,也能够把一万佃农组织起来开荒。

  这一段时间,李植的造船匠人们不断下水新船。其中在二月下旬,高立功联系的在山东登州、莱州建造的五条大船下水了。到了四月初九,王家湾又建好了一条大船,李植便有了十条大船。

  有这十条大船,李植一趟就能运送三千多农民到新竹去。

  虽然船有了十条,大炮却没有那么多。火炮作坊的新炮匠们还不熟练,火炮作坊的产能仍在慢慢提高。从一月初到四月底,李植的炮匠们四个月只生产了八十门重炮。李植十条船只有八条船装上了炮,还有两条船没有火炮。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