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士绅们大规模降低地租后,来打官司上交田地为公田的百姓渐渐没有了。

  ……

  九月二十日,天子朱由检坐在乾清宫书房的龙椅上,在书案上摊开一份《天津日报》仔细看着。

  《天津日报》上的各地新闻,让朱由检看得津津有味。虽然各地的灾荒、兵事都有地方官奏章报上来,但其他的新闻,比如哪里米价又涨了,哪里的利息水平降了,甚至福建有几条海船出海,山东有多少士兵逃亡,这些新闻都是官员的奏章里没有的。

  朱由检长在深宫,不曾出皇城,对外界的这些新闻知之甚少。看到天津日报的报道,他倒是了解了不少民间事情,觉得十分新鲜。

  更让朱由检感兴趣的,是天津日报的评论文章。

  朱由检最爱的一个评论员,是一个叫作“紫铜山人”的撰稿人。这个撰稿人写的文章高屋建瓴,对种种事物评论一针见血,每每有让人拍案叫绝的言论。

  比如这一天的《天津日报》第二版,紫铜山人就写了一篇文章,叫作《为什么兴国伯的兵马这么强?》紫铜山人写道:“兴国伯兵马强盛,无他,思想先进耳!”

  “因为思想先进,所以广泛装备火铳大炮,几百步外用大炮轰炸,几十步外用火铳杀敌……”

  “因为思想先进,所以愿意给士兵配发高额军饷。士兵日日训练,练队列,练射术,练骑术,练刀剑。日日苦练,技法熟练出色,战场上遇到训练松懈几天一练的对手,岂能不摧枯拉朽……”

  “因为思想先进,所以给予伤亡士兵极高的抚恤待遇,以至于士兵们闻战则喜,毫不惧怕伤亡……”

  朱由检看完了这篇文章,久久没有说话。

  王承恩站在后面,从朱由检的肩膀上偷看了日报一会,笑道:“皇爷,这兴国伯的日报,处处吹嘘他自己的本事。幸好这日报被天津以外的士人封锁,传不出天津。否则天下人都要崇拜兴国伯,不知道有大明哩。”

  朱由检叹了一口气,说道:“如今李植在天津不但向士绅收税,而且私设法庭凌驾在官府之上。”

  “天津一镇,已经姓李了。如今李植在天津,是说一不二的军阀。巡抚在李植面前,只有垂首听命的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