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赵家的家业最后全部夺回,赵家子孙得以继续雇佣伙计经营家传的‘赵记陶器店’。”

  听到这里,茶馆里的茶客们都大声叫好起来。赵记陶器是天津有名的商货,济南的一些百姓都听说过。赵记陶器店这样的老买卖得到传承,受益的不止是赵家两个儿子,更是天津的百姓。

  一个商人打扮的老人颤颤悠悠站了起来,激动得满脸通红,大声说道:“若是津国公的法庭保护私产,我姜见申第一个支持津国公把法庭开到山东来!”

  众人对视了一眼,暗道这可是济南城有名的绸缎商人姜见申。如今商贾们也开始支持津国公了?

  第0512章 清官

  八月初二,山东济南府齐东县县衙内,齐东县的缙绅名士济济一堂,坐满了县衙二堂。

  这些齐东县的大人物聚在一起,是商量如何抵挡“津国公法庭”。

  如今山东只剩下《山东日报》一份报纸,李植可以轻松左右全省的舆论。这一段时间山东日报大肆宣传天津“津国公法庭”的好处,登载了无数“津国公法庭”的案例,详细阐述了天津在有法庭之前和之后的大变样,阐述了天津百姓从公正平等的社会秩序中得到的巨大实惠。

  如今山东听报的百姓越来越多。到茶馆里听个报只花一两文钱,市民和农民都能承担得起。《三王日报》被捣毁后,《山东日报》的听众数量更是有了一次可观的增加。如今山东日报的影响力,可谓是深入山东的每一个角落。

  《山东日报》如此受欢迎,又全力宣传“津国公法庭”,山东百姓们已经越来越期待“津国公法庭”的到来。《山东日报》趁热打铁,把“津国公法庭”在山东的安排都登了出来:

  法庭在山东将每县设一个地方法庭,每府设一个中级法庭,在济南设一个高级法庭。山东日报介绍:如果在低等级法庭打完官司后觉得冤枉,还可以向上级法庭提出申诉,让上级法庭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调查,给出更权威的宣判。

  听报的百姓们一听到这架势,就知道这样的制度保证了个别法官无法徇私舞弊,就更明白津国公法庭的公平公正了,期待法庭开张的心情就更迫切。

  地毯轰炸式的舆论宣传加上确实造福百姓的法庭制度,让津国公法庭的魅力摧枯拉朽。在不少州县,已经有被豪强欺压的百姓在偷偷搜集证据,就等津国公法庭入山东后去申冤了。

  对于山东的文官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噩耗。

  李贼不但要控制山东的舆论,还要争夺地方主官的司法权。如果地方主官没有了判定官司的权力,百姓一有纠纷就到津国公法庭上诉,以后谁还拿地方主官放在眼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