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8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到时候,像潮水一样的辽东麦子就会通过铁路涌入天津,再从天津发往大明缺粮的各个灾区。

  当然,以后世的标准,这个蒸汽机车实在很原始。载重量很低,只能拖动十五吨的货物,只能说是火车的雏形。但对于李植来说,不能对第一型火车要求太高,这个雏形机车已经有了实用价值。

  李植看着越跑越远的火车头,点头说道:“这火车头不错,已经像个模样了。”

  “赏苏老三团队二千两银子,让蒸气机作坊全力生产这种火车头,要在七月份第一条铁路通车前生产五十台以上。”

  ……

  十二月二十五,震天响的鞭炮声中,李植和二叔李道率领喜气洋洋的各大工厂总管、总监们,一起走进了新落成的“理工学院”中。

  这个理工学院位于范家庄新城的东南角,有两层教学楼一座,教室二十间。五层高宿舍五幢,学生宿舍二百五十间。这个理工学院可以容纳学生一千人,将成为李植领下工程师的摇篮。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李植领下的工业水平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时代,各个工厂中大量使用十八世纪、十九世纪的技术,生产出各种领先世界的产品。

  如果是墨守陈规,按照李植的发明创造生产产品,那是不需要懂得科学知识的工程师人才的。即便是十九世纪的机器,使用和维护起来也是很简单的,匠人在岗位上锻炼一、两年基本上就能掌握。

  但是李植对各个工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植希望各个工厂的技术能够不断进步,以更有效率的方式生产出更好的产品出来。

  靠李植一个人,是没有精力兼顾这么多工厂,一个一个地搞发明创造的。李植需要一批工程师,帮助自己改进机器。

  改进机器,这就不是一般的工作了,普通的熟练工匠是无法完成这样的任务的。这就需要懂得理工知识的工程师站出来,根据掌握的理工科科学知识对机器进行改良,搞发明搞创新。

  因此,范家庄的理工学院就应运而生。

  李植决定把高中水平的物理和化学知识在这个理工学院中传授。

  掌握了后世高中水平的知识,工程师们就拥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去各行各业搞创新和改进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