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2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李植不同,李植做出的事业惠及所有天下百姓,让每个人都得到了利益。就算是他孤身站在荒野中,路过的百姓们也没有一个会不尊敬他。李植并不需要时时刻刻端着天子的架子塑造权威。

  他在高台上左右走了走,仰头看着皇极殿的雕金柱子,摸着嘴唇想了想。

  最后他停了下来,淡淡说道:“镇南伯李老四随朕南征北战,更率南路军远征中南半岛,平东南亚,克印度,劳苦功高。”

  “朕封李老四为大齐镇国公,以彰良将开疆拓土之功。”

  听到李植的话,巍峨皇极殿中的百官们不禁对视了一阵。

  伯爵上面是侯爵,侯爵上面才是公爵。本来按道理,李老四是该先升侯爵才升为公爵的。但是李植十分看重李老四取得的成绩,直接把他提拔为国公。

  国公上面就是王爵了。李老四现在在印度已经打败了波斯和奥斯曼土耳其,如果继续挥师北上直取西北,攻取已经在虎贲军面前丧胆的中亚,是不是要封王了?

  众人对视了一眼,暗道开国以后就对付功臣这种事情果然和李植一点关系都没有。

  从李老四的爵位可以看出来,李植虽然做了皇帝,却不准备做一个绝对权威的中央帝王。只要下属立了功,李植是可以以王位封之的。国公和王位不是一般的爵位,按照中国的传统,那是权威大到碾压地方官的称号。

  在这个公德元年,也就1655年的通讯条件下,有线电报还不能建设到每一个前线。比如想从北京拉有线电报越过新疆的荒漠和中亚的高原连到印度去,那可能需要十几年的时间。李植对印度的指示必须由轮船传递到印度去,那可能需要一、两个月。

  至于北美洲、大洋洲的地盘上,有线电报就根本无法越海传递命令了。而大齐现在的疆域不但越过大洋,而且高速扩张。

  这样的地理条件下,李植实际上根本不可能指示海外的事情。

  换句话说,只要一个地方存在国公,甚至一个因功封王的功勋重臣在,那个地方基本上变成重臣的一言堂,变成一个高度自治的区域。所以在这种条件下,说王爵的重臣在外面是分疆裂土都丝毫不为过。

  李老四靠功劳做到了国公,距离王爵只差一步。李老四可以做到的,皇极殿中的众人同样可以做到,百官们一个个突然间都觉得无限的未来在等着自己。只要能创下功绩,那么什么都是可能的。

  李兴呼吸急促起来,他睁大眼睛看着李植,等着李植宣读对自己的封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