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莫非是英国公看中了自己的才华想让自己参与到朝廷纷争之中去?带着这样的疑问,李悠拜访了英国公府。

  “老夫虽然的确欣赏贤侄的才华,但是想到贤侄袭爵后就将大婚,因此打算等贤侄婚后过个一两年再来商谈为国效力之事,只是没想到尚俭的奏折送上去之后,陛下却特意下旨让贤侄加入禁军,这其中的原因老夫也不甚清楚啊?”丘元德摸着胡须,一连迷茫地说道。

  “丘伯父,这给出一名指挥使的实职并非小事,而且又是京营的指挥使,朝中能做到这一点的屈指可数。”李悠闻言也有些纳闷了,这要不是丘元德,还能是谁。

  “除了老夫之外,尚有兵部尚书袁汝夔、宰相杨介夫能决定一位指挥使的去留。”袁汝夔身为兵部尚书,在军队事务上很有发言权,而宰相杨介夫长官朝政多年,同样拥有达成此事的能力,只是他们和勋贵一系素来不和,丘元德实在是找不到他们这样做的理由。

  “不过贤侄勿用着急,自从好水川大败之后,京营禁军之中都是我们的人手,汝父当年在军中也经营多年,留下无数恩泽;待你上任之时我会从你父亲的老部下中抽调精干人手填充其中,有老爵爷和声望和许先生的照料,出不了什么问题。”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那么就该想好应对的策略,“另外,就同你所说的一般,朝中能有如此手笔的人不多,老夫下去后再行打听,相信用不了几日就能将此人打探出来。”

  “如此小侄谢过丘伯父照顾了。”见对方为自己想得如此妥帖,李悠不禁心生感激,连忙起身深深一礼。

  “呵呵,贤侄勿用见外,我等勋贵一系本来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贤侄若是出了问题,我等也不会有好日子过。你若是想谢老夫,不如等大婚的时候多敬几杯酒吧!”既然李悠已经顺利袭爵,那么他的婚礼也该搬上日程了,而有了这一层关系,日后掌握制诰大权的翰林学士周寿周季老岂不就要偏向他们勋贵一系了?因此丘元德对他的婚礼格外关心。

  “到时候小侄必然会亲手将请柬送到丘伯父及几位世兄手中,还请丘伯父赏光。”李悠连忙答应下来。

  国子监选定了良辰吉日,礼部翻出典籍中所记载的袭爵大典,光禄寺、太常寺等衙门也过来帮衬;一个月后,李悠的袭爵大典顺利举行,李圭更是亲自到场,这也是他继位以来第一次遇到勋贵袭爵。

  郑亮和陈景隆等人虽然也在他们家人的运作之下通过了考试,但是他们的长辈如今尚在,所以本次袭爵的只有李悠一人。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的句子朕在宫中也曾听过,而且听说李爱卿还是国子监近十年来第一个步射和骑射都十发十中的考生?”李圭此时也显得十分亲切,“朕记得嘉州伯当年以文武双全闻名于朝野,如今李爱卿颇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还望李爱卿再接再厉,不要堕了嘉州伯的盛名。”

  “臣多谢陛下教诲。”李悠不情不愿的跪下谢恩,尽管知道身处于这个时代,跪拜是少不了的,但是他还是觉得别扭。

  哎,要是回到嘉州关起门来做土霸王就好喽,整个嘉州也没有一个人可以让自己跪拜,但是在京城,以后恐怕还要时不时的见到皇帝,跪上几回,这实在是让人不舒服啊。

  李圭待了一会儿就走了,之后群臣依此上前道贺,丘元德刚走杨介夫就走了过来,“恭喜嘉州伯今日袭爵。”之后又是御史大夫贾澄、兵部尚书袁汝夔以及顺昌伯陈光等人,李悠一一回礼致谢。

  “十八岁不到就封了伯爵,想想我等十年寒窗之后又为国效力十余年也没有这般待遇啊。”道贺完毕退到一边的兵部尚书袁汝夔羡慕地说道,他如今身上虽然也有爵位,可那却不是世袭罔替的,他的子孙只能逐代减次继承,如果两三代之中出不了人才,他们袁家就会渐渐地回归平民。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