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5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此前大魏对待这些土司采取的大多是羁縻政策,所谓“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即在偏远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保持或基本保持那些土司部落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承认其土司、部落首领在自己地盘里的政治统治地位,任用土司、酋长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隶属于大魏、经济上有朝贡的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土司自己管理,这也是中原对待这些偏远地区的一贯政策。

  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朝廷的军费开支,节省了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但也让朝廷对这些地方的控制力大大降低,若是国力强盛时还好一些,一旦中原的军事力量衰退,这些羁縻地区的土司们就会进行扩张,占据原本归属中原直接统辖的州县,像明末时候西南土司奢崇明、安邦彦发动叛乱,让本就已经在风雨中飘摇的大明再受重创,最终倒在了李自成和清兵的夹击之下。

  而自从蜀王称帝之后,因为他们要防备其余势力的进攻,所以将大部分兵力都调到了边界上,对这些土司的威慑再次降低,于是这些野心勃勃的家伙又开始不安分了,屡屡攻入州县掠夺财富人口。

  蜀王没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却不代表李悠会忍受他们,“因此这一战不仅要降服蜀王和他麾下的臣子们,还要将那些不负朝廷王化的土司统统解决,在这些地方设立州县,任命流官,断不能让他们继续充当法外之民。”

  “如果他们肯听从朝廷的教导,按照朝廷的律法行事,那么朝廷就会帮助他们从山里出来,兴建家园;若是负隅顽抗,朝廷大军绝不容情。”先前大魏对这些土司采取羁縻政策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这些地盘的价值,以及力量不足,而嘉朝却不一样,那些在土司手中贫瘠无用的土地只要开发出来,就会给朝廷带来巨大的财富,而他们强大的军队也足以解决任何反对力量。

  “此事早就在岭南道实施多年了,所以此次攻占蜀中之时,江随云会跟随大军前行。”此前执掌岭南道的江随云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第837章 兵分两路

  第二日,许光、司马错、罗世绩、秦士信、潘凤、周伯符、史怀义、孙初阳等将领,还有姚广孝、范蠡、江随云、顾将子等文官一起来到了总参谋部之中,准备商讨进军蜀中的策略,之所以要带上这些文官,是因为姚广孝乃是相国,范蠡要为大军筹备粮草钱财,顾将子为大军提供更加适合蜀中战场的军械,江随云将成为执行改土归流政策的主官,所以方略是否得当还要参考他们的意见。

  戒备森严的战略室正中摆放着一座长宽各达数丈的巨型沙盘,上面蜀王目前所掌控的山南西道、黔中道和剑南道一览无余,山川沟壑、江河湖水、城池村寨、军营校场无不清晰可见,同样的在这三道的外围,嘉州军在山南东道、江南西道和岭南道的兵力分布也是清清楚楚,双方的形势一看便知。

  “蜀中地形复杂,除了益州左近之外,少有适合大规模兵力作战的地形,所以先前制定的方案多是以万人以下规模的小型作战为主,由水陆两路并进,依次拔除沿途的关卡,稳扎稳打将蜀中纳入手中。”李悠先是让人摆出总参谋部之前制定的方案供他们谈论。

  这个方案是从山南东道进军,水路由归州、万州直抵蜀中重镇渝州,陆路则由金州出发,经过巴州、阆州进入益州,只要益州和渝州拿下,那么蜀中的兵力也就被消耗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地盘大可以传檄而定。

  “稳扎稳打的确乃是上策,不过耗费的时间终究长了些,若是战事拖得久了,朝廷好不容易好转过来的经济情况又该走下坡路了。”范蠡暗暗盘算了一番,这两条路线都没办法容纳爱多数量的军队,所以彻底平定蜀中恐怕要花不断地时间,这对他们户部来说却不是什么好事,因此他觉得有必要指明这一点。

  “这也是不得已为之,蜀中道路狭窄,即使派遣更多的兵力也只能是让他们堵在路上,反倒不如这一方案。”周伯符点明了问题所在,经过在山南东道这么多年的熟悉,他对蜀中的情况可谓是了若指掌,知道这里是断断没办法像在京畿道和河东道那样率领十多万大军纵横捭阖的,参谋部的这一方案倒是比较合乎他的心意,当然具体的路线以及其他细节还都有可商榷之处,并非十分完美。

  “末将以为进入蜀中的道路却并非只有这一处,现在山南东道进入蜀中这条路摆不下这么多兵马,我们不如考虑从岭南道和江南西道进军,同时从两个或者三个方向发起进攻,蜀中的兵力本就不多,如果他们再分兵的话就更容易获胜了。”早年间曾经游历天下的许光发话了,他当年就走过从江南西道过黔中道进入益州的这条路。

  “如此以来,最然乍一看所用的兵马更多,消耗的钱粮也随之增加,但却可用更少的时间解决蜀中,这笔账算起来还是很划算的。”范蠡轻抚长须,点头表示了对许光的支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