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得不到名誉的科学家,就像是没有水的鱼一样,根本没有生存的空间。

  吴倩很认真的听着,并思考着道:“既然根据一篇能推理出另一篇,为什么不把两篇合并起来,做成一篇?”

  “因为不止两篇,有好几篇呢。”

  “那就都合起来呀。”

  “全部合起来的话,字数就太多了。再者,它们毕竟是分开的几个论点,不好联系的。”杨锐笑笑。他其实还是不够自信,正常的论文一般在2000字以下,多到五千字就是很大的篇幅了,他的六篇文章挤来挤去的,都快要两万字了,这要是合并在一起,作为科学论文都可以独立成刊了。

  外国期刊的编辑也是看头衔,要是有一个“博士”或者“教授”的名头,他弄一篇两万字的文章过去,人家或许还会认真考虑一下刊登问题。连一个本科帽子都没有,要求一本SCI杂志发表一篇2万字文章,杨锐怎么想都觉得不靠谱,期刊社也担心风言风语的。

  另一方面,精制茄尼醇虽然是一项很赚钱的技术,可它毕竟是应用性的,就学术性来说,价值不能说是非常高,不一定能令对方有独立成刊的冲动。

  正因为如此,杨锐才将这几篇论文继续寄给《生物化学系统生态》。熟悉的期刊能够让他得到不少的便利,不仅节省时间增加效率,也能提高安全性,否则,投给一个新的期刊,要是遇到重修之类的要求,一来一回的耗费时间,很可能就落后于其他相关研究者了。

  许多研究者都是如此做的,若是不遇到特别情况,大家都习惯投给熟悉期刊,当然,是在影响因子相差不大的情况下。

  对杨锐来说,除非自己觉得写出了影响因子4.0以上的论文,否则还是投给《生物化学系统生态》比较方便。

  期刊的影响因子都是每年计算一次的,在当年度,也没有必要追求小数点后的影响因子的多少。

  就后世的经验来看,一名中国大学的研究生,论文若是能登上SCI检索的期刊,无论影响因子是0.5还是1.0,都算是不错,毕业也没有丝毫问题。博士生若是能写出影响因子2.0的文章,在普通大学已能顺利毕业了,写出3.0的文章,已经堪称优秀,落在二本学校的话,还能受到相当的重视,弄不好就是一时轰动。

  影响因子4.0的论文,对于高校的老师来说,也是相当不错了。优秀的副教授和普通点的教授,通常也就是这个水平。

  至于影响因子5.0乃至6.0的文章,只要有一篇,在普通高校已经可以过的相当滋润。当然,像是北京这样的地界,6.0的文章还是不够看的,作为汇聚了国内最多资源和人才的城市,北京高校的教授往往需要8.0乃至更多影响因子的文章,才能活的比较舒服。

  由此也能看出校际间的差距。在科研水平落后的地区,一个省的高校数千名教授副教授合起来,三五年内兴许也没有一篇影响因子10.0的文章,但在北京这样的地方,一个二本学校,一两年就能冒出一篇影响因子10.0的文章。学生若是有志于学术的话,差距是极其巨大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