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2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作为一名刚进大学的大一新生,杨锐远不能带给王永教授好处,王永教授不计回报的多次维护他,完全是出于老师对学生的爱护。

  王永并不指望从杨锐这里得到什么回报,事实上,这就是他做事的风格。作为国内一流的教授,王永完全有资格选择上课的时间,选择代课的层次,但他仍然选择给大一学生教授无机化学,而且认真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

  要说教授上的课程,与助教上的课程有什么区别?一定要从直接而功利的角度来分析,并没有什么决定性的区别,教科书本身就是大师作品,助教萧规曹随,也不一定有决定性的区别。

  然而,大学本身并不是完全的功利性的,就像王永这样做的原因一样,他并不求回报,只是希望尽己所能而已。

  反而是杨锐这样的学生,从王永的热忱中,获得了实质性的功利性的好处,在过去的一年里,杨锐补上的课程不比读研期间获得的少。

  王永却不在乎自己的付出,只是觉得用了杨锐的名额,有些不太好意思,而在另一方面,他又极为高兴。

  要说出国,王永身为教授也是去过的,但老两口子一起,却是绝无仅有。

  现在人出国的机会鲜少,而且都是以工作名义出去的,王永和夫人不在一个单位工作,那就几乎没有机会一起出去。

  事实上,别看王永夫人也在中央部委工作,但要不是因为杨锐给出名额,她仅仅处级待遇,而非处级干部的职务,是很难拿到公费出国的资格的,就是临退休前获得一次安慰性的安排,也多数不是欧美国家。

  也许看高大上的新闻,能够看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排队出国的景象。然而,排队出国以前,首先要为了排队的资格而排队。

  除了每年数千人的留学生以外,前往欧美的多数是以各种名义出国的公务员,而中国的公务员,从上往下数,国级干部自然不稀罕出国游,可到了副部级,就已经不是想出就能出了,若是单位不好的话,厅级干部连匈牙利都去不了,而在中国,能做到厅级干部的已经是过五关斩六将长坂坡上走七趟剩下的了。

  当然,全国上下,厅长的总数并没有多到超过数年出国的总人数的程度,但要是算厅级干部的话,那就一定是超过的。若是把享受厅局级待遇的干部算上,再把享受厅局级待遇的老干部算上,那更是大大超过了——老干部革命了一辈子,在身体好着的情况下想出个国,这样的要求也不过分,但就是这样的要求,都不可能人人满足,如王夫人这样的现役处级待遇老年干部,自然更难出国了。

  将王永教授和夫人送上大巴车,杨锐又与唐集中教授等人挥手告别。

  这次的十个名额,一个分给了梁锦荣,属于他的劳动报酬,剩下的九个里面,黄茂得了一个,唐集中得了两个,通过唐集中和蔡教授,杨锐又分给校领导两个,分给新华社等帮忙的媒体两个。

  这些名额,其实都属于劳动报酬,是杨锐巩固自己的力量所必须的付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