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北大给他的名额是极少的,再次找蔡教授确认以后,杨锐也只是得到了两个名额。

  换言之,在选了苏先凯以后,杨锐手下有编制的职位,就只剩下一个了。

  如果是在国外,独立实验室的所有人可以自己出钱雇人,编制云云也不牵扯。

  但在国内,编制是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多少人拿着最低工资,一连五年十年的,就为了等一个编制。

  在大学里,编制更加重要,有编制的随便怎么样都行,没编制的,几乎是诸事皆不宜。

  一般的实验室都有一两人的编制,如唐集中的实验室比较强,也就是三个编制,蔡院士给了杨锐两个编制,其实是因为杨锐本人并不占编制,否则还要更少。

  不过,杨锐选人却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名额。

  他手底下还有一个华锐实验室呢。

  作为准备开发PCR的实验室,光是黄茂一个人可是不行。

  杨锐可不像是历史上的PCR,慢吞吞的做上几年的时间。

  实际上,PCR真正出成果的时间,也就是大量资源倾斜的半年时间。

  集结资源,准备资源,倾向资源,这是做自然科学的主要方式。

  而人力资源的集结,在任何组织中都是相当困难的。

  对杨锐来说就更困难了。

  而这一次,或许就是杨锐见到最多次小牛的时间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