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9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丝绸的。”杨锐声音沉闷,说不上高兴不高兴。

  他高兴不高兴,来参加宴会的各位都管不着了,尤其是几位带着夫人来的小牛们,他们原本都是三十好几岁的人了,现在下海跟着杨锐,要说不担心是不可能的,现在看着杨锐的打扮,全都乐了。

  杨锐也不管其他人,就在几只小牛跟前绕着,隔三岔五的聊两句联络感情,顺便帮人家捋捋毛。

  现在想挖点人可是不容易的,尤其是放弃编制的这种,别看以全国层面来说不少,具体到个人就稀罕了,真正的下海热潮要到92年,也就是南巡讲话以后才开始。

  在84年的当下,干个体户是丢人的事,有多丢人,基本就和上街当乞丐差不多,不是家里的条件特别困难的,没有干这个的,尤其是知识分子家庭更是如此,有些时候,赚的多几倍工资都没有用,因为钱够用了。

  别说是大学里懂英语,有前途的教师们了,就是后世的中小学校或者幼儿园,一个月拿两三千元薪水的多了去了,让他们去做月薪两三万的乞丐,又有几个人愿意?

  杨锐的华锐实验室多亏了有外资背景,这才能吸引到几名小牛加盟。

  毕竟不是纯粹的个体户,不过,就算是这样,杨锐弄来的四辆车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同样是84年,第一批进入中国的外企,比如可口可乐,依旧很难招到大学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宁愿拿每个月几十元的薪水,去包头工作,也不敢到月薪几百上千元的可口可乐应聘,习惯的力量如此强大,更别说杨锐想要的是指定的几条小牛。

  而这几条小牛的加盟,也终于充实了华锐实验室的基础,让杨锐有了参与高水平国际竞争的信心。

  李文强等人的年纪都比黄茂和涂宪大,经验也更加丰富一些,而在个人水平方面,至少都比涂宪强。

  杨锐第一次见涂宪的时候,涂宪还在为SCI入门级期刊而忙碌中,李文强等人虽然不一定都在国外期刊上发表过文章,但他们在国内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也都是有些水平的。

  这差不多也是杨锐能找到的最强选手了,再厉害一点的,基本属于科研界中混出了一点名堂的,那杨锐就是端公爵王出来,估计也没什么用。就比如杨锐认识的云南大学的副教授康弘,严格说来,他的水平可能还比不上李文强,但人家在地方大学可要滋润太多了。

  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真能达到地方大学的教授水平,又是年轻人,就比如加强版的李文强,文章积累的再多一点,项目做的再多一点,那人家也用不着放弃编制这么纠结了,就在地方大学里混着,几年下来,什么都少不了,学校里不分配小车,自己用经费买辆吉普212却是没问题。

  如果不是有杨锐的干扰,这些小牛里的某些人,还真的会就此路线发展下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